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青岛啤酒近年来发生的事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青岛啤酒历史上的毛刷事件
1978年,青啤出口剖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响当当的青岛啤酒竟发生了如此事情!此事通过新华社迅速地惊动了中央高层领导。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在10月27日作出批示:“青岛啤酒质量如此下降,而且长期不改,看了这份内参清样,实在令人气愤。建议青岛啤酒厂停产整顿,限期改正。”另一位中央领导也批示道:“今后强调商品质量,明年应该见效。青岛啤酒投资一千二百万元,质量没上去,轻工业部派人去,限期改进。”10月3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康世恩同志批示:“派有力工作组去检查,认真解决该厂问题。一定要恢复青岛啤酒的质量和声誉。”
“毛刷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青岛啤酒厂是家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建国后,虽然国家不断投入,但都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被人称为“爷爷电机”、“奶奶糖化锅”,是1903年建厂时德国人从欧洲搬来的1898年的产品,日本人30年代运来的“保田”商标机、洗瓶机等,都还在运转,有时三班生产完不成两班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对企业和生产的冲击是灾难性的,把多年建立的规章制度都冲垮了,使得质量下降、事故不断。1974年6月,电焊工人在烧焊管子时引起火灾,烧毁1万多条新麻袋,导致一锅麦芽汁报废;1976年6月,由于啤酒质量下降,装箱后发生爆炸现象,在深圳库存的4万多箱啤酒中,发生爆炸的竟有2万多箱……
1978年11月23日,中央检查团、省轻工局、市经委、市轻工局、市委驻厂工作组在青岛啤酒厂召开会议,传达李先念副主席和康世恩副总理的指示,研究整改措施。12月10日,工厂开始停产整顿(从这些时间上,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社会生活节奏是多么缓慢,拨乱反正是多么艰难)。1979年1月8日,康世恩副总理得知情况后又作出批示:“同意工作组的意见,问题是把整顿工作要抓到底,按时搞彻底。”
在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和省市政府的关怀下,在中央、省、市联合工作组的直接领导下,青岛啤酒厂认真整改,调整了厂领导班子,还实事求是地为“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150多人平反,恢复了24名曾靠边站的技术人员的职务,提拔了3名技术员和3名助理技术员,恢复了19名老工人班组长的职务。
经过4个月停产整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得到了明显改观。轻工业部和省市联合验收组经过认真核查,认为青岛啤酒厂的整顿已达到标准,批准自1979年4月10日起恢复正常生产。5月份出口计划啤酒2383吨,实际完成2391吨,瓶装51批次,优级品率为98.98%,啤酒色泽趋向一致,口味基本相同,外观质量也有了明显改进,出口香港市场反映良好。后来,国家轻工业部向全国通报予以表扬。
“毛刷事件”是青岛啤酒厂的耻辱!厂党委决定,把恢复生产的4月10日作为“提高质量纪念日”,每年都要举行活动,使警钟长鸣!
可以这样说,停产整顿挽救了青岛啤酒厂,使这个在市场享有盛誉的老品牌焕发青春。1979年9月,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轻工业部颁发的奖状。同年9月,在全国第二次“质量月”广播电视大会上,青岛啤酒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奖银质奖章。1980年4月1日,国家工商管理行政总局颁发国家著名商标证书:“青岛啤酒厂,你厂生产的青岛牌啤酒质量优良,该商标在市场上享有信誉,特授予国家著名商标称号,并颁发此证书。”同年9月,在第三次全国“质量月”活动中,获得国家金质奖章。
“毛刷事件”之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原则融汇于青岛啤酒全厂干部职工。一百减一不等于九十九,而是等于零!质量为本成为永恒的主题。“高、精、严、细”的原则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田。
此后,青岛啤酒的质量一直保持高水准的稳定,在国内外获奖不断。1985年4月,全国第四届评酒会举行,青岛啤酒再次被评为国家名酒。同年,在国家优质食品金银牌授奖大会上,青岛啤酒再次获国家金质奖章。1991年9月,首批“中国驰名商标”经评选产生,“青岛牌”啤酒在10枚驰名商标中,并列第三!在国际市场上,青岛啤酒的盛誉越来越高。1981年和1985年两次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国际评酒会上荣获冠军,19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办的国际啤酒评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评酒大赛上获金奖,1993年在新加坡的国际饮品博览会上勇夺最高荣誉奖。
我就是青岛人,以后有关于青岛的历史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青岛啤酒爆瓶事件怎么处理
非常难处理。
爆瓶基本都发生在非堂饮,堂饮极少发生此类事件,说明除了啤酒本身质量外,饮用环境和消费者自身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好是让消费者拿出证据(瓶子的全部碎片),然后去质量监督部门作鉴定,如果确实是自爆的,当然酒厂要赔偿消费者的全部损失(医药费、误工费、车马费、精神损失费等等),如果是受外力影响的(比如跌落,碰倒等),则酒厂可以不用负责,最多出于人道给点医药费。这样谁都没话说。
但实际上由于啤酒消费群体整体的法律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都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这给公平处理造成很大障碍,有些甚至会死赖着,甚至要去告你,这种情况酒厂多半还是赔点钱了事,因为进入法律程序也很麻烦,说不定花得钱还要多。
青岛啤酒厂的大事件
2008汶川大地震后,青岛啤酒合计捐款1357万元,并启动爱心家园计划和开展心理援助。
2008年4月22日,青岛啤酒向全球发起了“全球奥运激情征集活动”,通过中英文双语网站Cheers-China与全世界一起分享激情、见证奥运。
2007 4月15日,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举办“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电视活动,让奥运激情在城市间传递,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同时用“三位一体”的营销方式让品牌和城市互动共赢。
3年28日,在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青岛啤酒成功推出了奥运新产品——欢动啤酒,欢动啤酒是“为奥运而生”的运动型啤酒,其“低热量,高能量”的特点迎合了大众热衷运动,提倡健康生活的潮流。
2008年2月27日,青啤公司《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科研项目再次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
2006 6月起,青啤公司与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等共同组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活动,点燃了全民的奥运激情,将每个观演者转变为充满激情的参与者,让每个人都一起来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
年初,青岛啤酒为配合奥运营销战略,独创并实施了集“品牌传播、产品销售、消费者体验”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营销战略。
在整合积聚力量之后,公司战略由“整合”向“整合与扩张并举”转变。
2005 8月11日,青岛啤酒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国内啤酒赞助商。
7月,青岛啤酒在台湾高雄建立生产规模10万吨啤酒生产工厂,是青岛啤酒在中国大陆以外实现生产的重要标志。
2003 8月15日,青岛啤酒迎来百年华诞。
2002 青啤公司《啤酒风味物质图谱技术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啤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啤公司战略投资者。
2001 青岛啤酒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以后六次荣获该奖项。
青岛啤酒提出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发展战略由“扩张”转向“整合”。
关于《青岛啤酒近年来发生的事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