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0年世界啤酒消费量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11 20:02   点击:197  编辑:1 手机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0年世界啤酒消费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麦芽行情

大麦价格持续上扬 我国进口大麦的价格自8月以来持续上扬,目前每吨澳洲啤麦的到岸价已经涨至245美元,较年初的最低价136美元上涨了将近一倍。 澳洲啤酒大麦减产价升 据了解,2002年度至2003年度,世界市场啤酒大麦的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出现罕见的干旱气候,直接导致全球大麦供应不足,进而使得啤麦的国际市场价格自2002年8月大幅持续上扬,预计啤酒产业2003年将面临全球性原料紧缺及成本上升。 世界上大麦的产量正常年份为1.3亿吨,其中啤酒大麦的产量仅为2100万吨。据权威机构(ABARE)预测,澳大利亚的最新产量为340万吨左右,新季度啤酒大麦的数量约为140万吨—150万吨,除去本国消耗,最多出口不超过90万吨,比正常年份减少将近一半。 啤麦价涨对我影响最大 中国是啤酒大麦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已达到全国啤酒生产总需求量的75%。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和使用偏好等因素,中国是澳大利亚大麦最大的买家,近年来平均购买数量占澳大利亚出口量的70%—80%左右,约120万吨—140万吨。因此,尽管国产大麦喜获丰收,今年国内主产区西北、华东和黑龙江等地大麦的品质均好于往年,但中国仍将是澳大利亚异常气候的实际受害国。 据了解,我国进口大麦的价格自8月以来天天上扬,目前每吨澳麦的到岸价已经涨至245美元,较年初的最低价136美元已经上涨了将近一倍。同时,国内啤酒大麦的价格受国际影响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从未来价格发展的趋势来看,由于啤酒大麦的收获季节在每年的8、9月份,我国的到港时间是11月至次年1月,而各大企业麦芽的生产旺季也是从11月开始,因此进口大麦的价格波动规律是每年的年底最高,次年6月最低,据此2003年上半年的价格走势可能较目前可以略微乐观,但由于各企业的采购时间均是随行就市,因此目前尚难判断。 对啤酒板块影响几何 由于啤酒生产企业在8月以后采购的啤酒大麦均为2003年的生产而作储备,因而此次大麦价格上涨将对啤酒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无疑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沪深两市啤酒行业上市公司共5家,均为大中型企业,由于是规模化生产,采取集团采购的方式,与大型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因此总体来看,受全球啤酒大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小于啤酒行业的整体水平。具体来看,由于各个企业受产品结构影响对原料要求不同以及所处地区不同,原料采购的来源均不相同,故而大麦采购成本受国际价格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别;同时各家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以及生产效率的差别也导致了大麦成本对公司总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此外,各家企业2002年的采购时机和目前的储备量也有所差异。 从原料采购渠道来看,目前5家公司中两家最大规模的企业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主要依赖进口,其中燕京啤酒基本全部采用进口大麦,只有在澳麦收获前的衔接期采购小部分国产大麦;青岛啤酒的主品牌全部由集团统一采购,并严格采用高质量的进口大麦。重庆啤酒、兰州黄河以及红河光明由于生产中低档啤酒为主,因此相应国产大麦或麦芽都占原料采购的绝大多数,仅小部分低档产品需要进口大麦。 从各上市公司啤酒大麦的采购成本变化来看,据公司有关人士介绍,尽管燕京啤酒对进口大麦的依赖性最强,但由于2002年采购时机把握较好,与长期合作的主要客户在年初即签订了主要协议,因此最近到港的啤酒大麦仍然保持低价,全年的平均采购成本在2002年的最低价140美元附近,并已储备至明年8、9月份生产所需,因此预计2003年公司的大麦成本增长将不会超过10%。青岛啤酒为全年持续采购,因此其大麦成本分布在14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直接平均的价格约为180美元,预计2003年大麦成本将较上年增长30%左右,储备可以用至明年7、8月底。其它以国产大麦或麦芽为主的上市公司受国际价格影响,大麦成本上升的幅度仍将在15%左右,且储备仅够用至明年3、4月间。 从大麦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燕京啤酒、重庆啤酒、兰州黄河和红河光明的生产成本受大麦成本影响的程度相当,青岛啤酒由于包装物成本较高,因此受大麦成本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 综合来看,尽管各家上市公司对于原料涨价的反应不同,但总的情况是,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如青啤、燕啤2003年的生产成本受国际啤酒大麦价格上涨的影响而上升的幅度较小,都将在3%左右。而其它规模略小的上市公司生产成本的上升幅度可能在4%~5%。 窝瓜子就不知道了

中国啤酒行业现状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 1987 年到 1994 年国内啤酒年均 增幅在 20%以上, 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 30%以上, 1995 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 慢, 但年均增幅仍达到 7%以上. 2001 年啤酒产量为 2274 万吨, 2002 年啤酒产量达到 2386 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 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 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近年来由 于对啤酒消费市场发展速度的过高估计, 导致啤酒工业规模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消费市场增 长速度,啤酒行业近 3000 万吨的生产能力竟出现了 800 万吨左右的过剩,严重的供求矛盾 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程度不一的连年价格大战, 企业利润急速下滑, 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也不断 走低,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啤酒行业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啤 酒数十个著名的啤酒品牌涌入中国.据统计,有 60 家 5 万吨以上的重点啤酒厂搞了合资, 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 31%. 这些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仅为 8%的外国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上,它们在高档啤 酒市场的占有率达 90%以上,它们采用品牌策略,运用品牌进行竞争.它们经过在中国近 十年的发展,一部分品牌在中国市场深深扎根,发展良好.比如,百威啤酒已经成为中国市 场上销量第一的外国品牌,其产品覆盖全国 30 个盛市,自治区,并远销港澳,东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也有一部分外国品牌由于其运作脱离了中国市场的实际,其经营陷入困境.被迫 退出了中国市常如澳大利亚富仕达(Foster's)啤酒公司卖掉了在珠海的工厂,嘉士伯在上 海的工厂被青岛啤酒收购. 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 国外啤酒巨头对进中啤酒市场展开了新 一轮的进攻.比利时 INTERBREW 集团与珠啤联姻;英国著名的老牌啤酒生产企业 NEWCASTLE 也正准备增加对合作伙伴重啤的投资;麒麟则正与中国第二的燕京啤酒集团 秘密磋商, 正在酝酿深层次的合作; 在另一大股东世界五强的南非 SAB 啤酒公司的支持下, 华润疯狂并购;AB 公司与青啤合资.外资抢滩的第二次浪潮将改变中国啤酒工业格局, 原先的"窝里斗"也将演变成全球范围的对抗.? 从中国啤酒行业现状及国外啤酒品牌在国内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啤酒行业生产能力过剩, 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为了扩大销量,压低啤酒价格,进行低层次的价格战, 导致啤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 随着世贸组织的加入, 外国啤酒品牌决不会轻视我国啤酒 市场巨大的潜力,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品牌.这也可从国外啤酒品 牌在国内市场的现状, 看出国外啤酒品牌在中国已经实行品牌竞争. 价格竞争对企业的长远 发展极为不利,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 国外市场竞争时, 价格竞争只会使企业越来越被动, 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国外品牌的强力冲击力时, 国内啤酒企业应从根本上改变营 销思路, 走出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建立品牌竞争的概念, 进行品牌竞争,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提高国内啤酒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品牌竞争, 企业在竞争中首先考虑 的不是价格, 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完善的销售服务和整体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向消费者传达产品背后的企业整体形象. 品牌竞争使企业超越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减少了 企业低水平的内耗, 品牌竞争把企业从短期的价格竞争上引导到长期的品牌资产建立上, 为 企业找到了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 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国啤酒产业行业结构的变化: 1,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 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 珠脾金星, 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 规模会快速增大. 2,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 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 如青啤进入茶饮料业, 进入葡萄酒业, 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 蓝剑下属 20 多家其它产业等. 3,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脾珠脾 燕脾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 ERP 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 沟通和利用.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4,科技化.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 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5,产品多样化.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 出现.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 6,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逐渐退出,股份制企业,多种所有制混合式企业, 民营企业会得到大发展,新一轮的中外合资企业也会更多,不过合资的形式发生了改变. 二,中国啤酒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1,城市市场新一轮消费高潮掀起,中高档啤酒市尝特色啤酒市尝女士啤酒市场得到发 展;2,农村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出现稳步增长趋势;3,渠道的变革:传统的 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的渠道模式受到挑战, 企业-----消费者的直销模式得到快速发展, 尤 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上营销在啤酒行业得到大发展;三,企业间竞争焦点的变化.? 2,资本竞争.资本竞争的必然性,一方面是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结 果,在国内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国内的啤酒企业之间也会达成 某种妥协,在资本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合理分割;另一方面也是竞争国际化的结果.随着我 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世界级啤酒厂商将会以种种方式相继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市 场,而在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中,通过资本运营进入将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途径.在这种 情况下,我国的啤酒产业一方面要进行国内的资本竞争,同时还要参与国际的资本竞争,从 而使资本竞争成为未来中国啤酒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 3,品牌竞争.啤酒质量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中国啤酒质量与国际名牌啤酒的质量差异 性正在不断缩小, 质量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 而日益趋向个性化的品牌成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突出自己的品牌独特个性和丰富内涵,塑造优秀的品牌,扩大 品牌的差异性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矗当前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 时代,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竞争焦点. 4,工艺技术竞争.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要求,先进的工艺技术是 根本保障, 技术竞争将是未来啤酒企业竞争的一个焦点. 尤其是消费者对啤酒新鲜度要求日 益提高,使纯生啤酒的酿造技术成为啤酒企业竟相研究和推广的工艺技术. 5,市场份额竞争.我国啤酒产业中的企业,普遍没有占据太大的市场份额,行业中的华润雪花 、青岛,和燕京三大巨头仅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 20%,这个比率是非常低的.在未来 的竞争中,随着竞争的规范化,越来越多的不具备生存实力的企业将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而市场份额也将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分配, 市场份额的竞争将会成为啤酒市场未来竞争的焦 点之一.

数据告诉你真相:中国人不爱喝啤酒了吗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啤酒加上小龙虾,正在成为很多人观赛的宵夜标配。西部君在此前的分析里面提到,2017年,网红美食小龙虾的产值,就高达2600多亿,中国人在过去一年更是消耗了400多亿只小龙虾,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

其实不只是小龙虾,世界杯到来,啤酒产业也获益匪浅。但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与小龙虾的火速蹿红相比,中国的啤酒产销量,露出了明显的增长疲态。我们来看看20年来中国的啤酒产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直到2011年,中国的啤酒产量,都是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除了2008和2009年之间的增幅较小外,其他年份的涨幅都很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为 37.4 升,等到2016 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 33.2 升,位列世界60 位,接近韩国人均41.4 升和日本46.6 升的水平。

不过,自2012年后,啤酒产量开始下跌,2013年有一定上扬,成为最近20年啤酒产量的最高点,随后便开启了四年连年下跌的走势。可见,国内啤酒产量的天花板来临。

啤酒产量下滑,除了国内市场饱和的因素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啤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20岁到50岁,而这几年这个群体的比例一直在降低。

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在逐渐提高。1997年,65岁以上人口为8085万,0—14岁的人口为32093万,社会高度年轻化,啤酒市场空间广阔;但到了2016年,65岁以上人口增加到14933万,接近翻了一番,而0—14岁的人口却降到23091万。

老龄化最典型的是东北地区。比如这两天的《辽沈晚报》提到,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辽宁省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中国人越来越不爱喝啤酒了?其实未必。有一个数据不得不提,中国的啤酒进口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1-5月,我国啤酒进口数量为299451千升,同比增长21.1%。

2013年以来,国内啤酒产量开启下滑趋势,但这几年啤酒的进口量,却在逐渐提升。2013年,进口量为182297千升,到2017年时,高达716196千升,足足翻了四倍。

可见在人口老龄化,啤酒消费群体压缩的同时,国内啤酒产量下滑,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进口啤酒挤压了国产啤酒的市场空间。

这与当下消费升级趋势相吻合,事实上不只是啤酒,很多进口水果比如车厘子和牛油果,最近几年的进口数量也是增长火爆。所以,未必是中国人不爱喝啤酒了,而是他们的兴趣,开始转向国外。对于国产啤酒而言,这无疑是不小的打击,也倒逼它们提升口感和品质。

我国啤酒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啤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侯丽薇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