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题主提的这一酒桌文化的问题,我就从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说起吧!诚然,酒桌文化涉及涵盖的方面也有许多,甚至是不同地域,风俗习惯都与之息息相关。
什么是酒桌文化?无酒不成席,茶道开篇,酒令高潮。
记得1989年8月,我在广西桂林园丁饭店开笔会,我有幸常常成为座上客。在酒桌上,前辈老师们给我倒茶,我当时只觉这是礼貌而已,因桌上只有我一个女性,但只见其他人都是用右手轻敲台面三下。
我当时很年轻,没有阅历,真的不懂。
后来还是老师们告诉我,为何要敲三下,以及敲三下的故事。原来敲三下竟是与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在微服私访期间,在酒桌上,乾隆皇帝给手下大臣倒茶,臣子们受宠若惊,又不敢下跪谢恩,一时聪意上来,轻敲桌面三下:您是九五之尊,我以这样的方式给您叩了三次头,希望您心领神会!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染着我,从此,成为我酒桌上茶道的开篇,人与人之间尊重很重要!
鱼头朝向有讲究酒桌上还有一件,老师们厚待我,每每将鱼头朝向我,我说我没资历,无论学识、年龄都不如在座的各位。他们说:您是远方来的客,我们理应以这样的礼节待您,必须这样做!
鱼头朝向,是尊重和厚待,在桌子上,如果鱼头朝向您,即使您不知鱼,也得先吃第一口。
斟酒有技巧酒杯斟酒,白酒杯满上,红酒高角杯半杯,啤酒杯倾斜倒入,以防泡沫溢出。
我是饮酒的人,三中全会,酒桌上我们常说的“上中央”“到地方”,““上中央”,就是喝一半,“到地方”就是干杯。
有关酒令“一条龙、“哥俩好”,别管哥们,还是姐妹,端起咱的酒,感情在酒里,惦念在酒里。“五魁首”、“六六六”,寓意步步高升,幸福安康,多说几遍,谁都爱听。“三桃园”、“”四季财”,“七个巧“、“八匹马”,“九连环”、“满堂红”,不光有着美好的祝福,还有一定的诗意。
故事讲完了,酒令也猜过了,至于其它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
结语酒桌文化,渊源流长。在这个文化餐桌上,传承的是文明,是进步,是美好,更是希冀。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启发。
酒桌文化是酒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
其中酒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的酒桌文化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吃吃饭喝喝酒。
我们的诗仙李白更是“把酒当歌,人生几何?”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作者:苏轼(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特别是外地来了重要的朋友,酒桌文化就更有了些讲究。我认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一定要尽到地主之宜。
去年,疫情之前,一好友从外地来了贵客,(在异地他乡,曾经对他帮助很多)他让我帮他接待,我问他用什么车去接机?他说用他家的“尼桑骊威”。我说:“车我安排吧!”来的是一家三口,还好我找的是一台轿车,一台商务。安顿停当,到酒店后分宾主落座。朋友让我主持开场,我用自己的一首拙诗,赢得了一个头彩:
江畔人家
作者:向东流
我本龙江人,
天生带豪放。
食住在粮仓,
松江依水傍。
冬日白雪茫,
夏日松柏苍。
古虽荒凉地,
今有好儿郎。
莫笑斗酒醉,
强骨滑雪忙。
2019.12.6
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启了我们愉快的接风洗尘晚宴。
宴席以松花江名鱼为主,开始的时候女主宾不喜欢吃江鱼,我一番推荐,给他们讲了松花江名鱼“三花五罗”的来历和几个小故事。女主宾后来大快朵颐,大家非常开心,酒宴高潮的时候,大家竟然在饭店又歌又舞,轮番诗词歌赋,不亦乐乎。期间我一句“酒要喝好,不要喝倒”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酒桌上请大家牢记一条“千万不要过度劝酒”
喝酒是为了高兴,不是为了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