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岛大学怎么样?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8-01 21:31   点击:1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青岛大学怎么样?

县城里有个熟人,他女儿读高中时,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但她就喜欢到青岛读大学。五年前高考时,按考试成绩985,211大学无望,于是第一志愿报名青岛大学,被顺利录取,高兴极了。她读书也算认真,去年青岛大学毕业,参加公务员,在编事业岗位考试,几次参考没考上,只能继续去读培训班,有机会再去参加考公职人员岗位。

六九老翁。

二、青岛老城区明明发展的不如新城区,为何老城区的人还是有优越感?

作为楼市创作者,我对青岛的看法一贯是:青岛房产,最没有投资价值的位置,风险最大的位置,是市内四区,尤其是老城区筒子楼,价格虚高,配套差,入住率低,人口结构老龄化,请勿投资。

是的,没错,走在十几年前崛起的浮山后、东李板块的时候,会发现30多岁、40多岁的年富力强的生力军为主,走在刚刚兴起的城阳、西海岸新区很多地方,会发现90后甚至95后是绝对的主力。然而在西镇、团岛、台东、四方水清沟一带老城区等公交车,你的感受是:

很明显,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买房要避开银发社区是每一个城市的铁律。绝大部分青岛老城区老年人众多,就意味着年轻人用脚投票离开了这片地方。人口流失,活力不再,房子贬值是必然的归宿。

用我经常提到的西镇、团岛地区为例,2000年之前,八大峡社区因为能看海,价格和麦岛一带差不多。2010年之前,八大峡社区的套二在浮山后换一个套三是非常正常的。然而现在八大峡社区在金沙滩、唐岛湾片区亦已经很难换到等面积的住宅。

可以想象,不用十年,灵山卫、古镇口这些地方的快速发展,也能把八大峡拍到地上。

是的,有些人不服,说什么学校、医院balabala……一句话,学校医院是配套,车位、电梯、物业就不是配套吗?户型就可以不考虑吗?对于这些老筒子楼,此话一击必杀。

为什么?青岛楼市的最大特点一定要认识,是各区之间价格差距特别大,市南、崂山和部分市北是天价,近郊的城阳、西海岸却很便宜,区际差距,比其它同级别城市都要大。

这里头的数据繁多,请参考一下安居客网站和本人在其它作品里的标格,在此不再列出。

一般新一线城市,最贵的主城区和近郊板块差距基本也就是万元之内,甚至只有几千块钱,市中心和近郊板块差距破万的城市,只有南京、杭州、青岛三个城市。

问题是,南京、杭州全市均价近3万元,实际上市中心和近郊差距亦不大,而青岛只有1.6万元,崂山市南3万多,近4万,城阳区只有1.4万,这种2倍多,近3倍的区际差距,在所有新一线城市里是没有之一的。这就是大数据看起来青岛的房价并不高,工资也不低,但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喊着青岛房价高、工资低的原因。

高昂的房价,事实上造成了一些老城区老市民的优越感的同时,已经把老城区变成了一些固定群体的自嗨,对外来人口形成了事实上的壁垒。

很明显,青岛传统市内四区,由于房价太高,人才无法引进、项目无法落地,近十年来,除了一个邮轮母港以外,能落地的项目真的是善乏可陈。相反,实体经济如制造业工厂、高校、科研院所等等纷纷北迁、西迁,留在传统青岛的只剩下总部经济、金融、地产、旅游和服务等少数行业。

看似这些行业高大上,实际上读一下当年大英帝国、西班牙帝国为何最后会衰落的文章讲得很清楚。症结就是抛弃又脏又累看起来不赚钱的实体经济,到金融里去赚快钱,长此以往,会变得很虚。

很明显,没有实体经济就没法充分就业,当年大英帝国和西班牙帝国如此,一个城市也是这样。如果都指望金融、地产赚快钱的话,一定会拉大基尼系数、造成就业不足,人口外流。

这就是为什么青岛老城区看似房价高企,一些人优越感满满,实际上却生活窘迫,有想法的年轻人用脚投票离开青岛,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年人……

所以,对于一些地产自媒体说的青岛市内四区有投资价值、主城区保值抗跌、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人口回流医疗教育最重要的说法,我是很不屑的。

都知道青岛市南区六大名校(江苏路小学、嘉峪关小学、太平路小学、大学路小学、文登路小学、德县路小学)牛逼,问题是,这六个学校周围的学区房,动辄5-7万,在青岛能住的学区房,动辄五六百万,甚至近千万……

再看看自己几千块一个月的工资……

相比其它兄弟城市,这些城市的核心主城区房价和近郊板块相差无几,考虑到主城区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当然普罗大众更愿意考虑主城区,譬如说济南历下区、市中区,长沙岳麓区,郑州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无锡梁溪区、滨湖区,苏州园区、宁波鄞州区……都是各自城市的销量担当。

然而青岛呢?传统市内四区的新建住宅销量之和,不到一个西海岸新区的1/3。

很明显,新建住宅没有销量,不管什么原因,就意味着市内四区没有实际导入人口。(二手房是有进有出才会出现,不会对应人口增量)

这和我之前说的,很明显,高昂的房价,导致传统老城区无法导入人口,项目无法落地,徒增一些人的优越感实际上还拉低生活水平的看法,是一致的。

高昂的城区房价,巨大的区际差距,是注定不可能持久的。尤其是连接西海岸的1号线、连接城阳的7号线、连接胶州的8号线,三条地铁未来两三年内都要相继通车。

很明显,即使在五四广场工作的人,打过小九九以后也明白,在浮山后、新都心这种地方花三四万、四五万买房子只能上二流学校,不如省下二三百万的巨额资金,坐地铁去城阳、西海岸。

地铁一小时通勤并不夸张,相反花大价钱住图上那些老筒子楼,挤公交或者抢车位的感受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在房价动辄二三百万的差距面前,气候、医疗、教育、人口素质之类说辞,都是苍白的。

所以,我的看法很明确,作为老青岛,优越感万万不可以有,反而必须要有紧迫感。真正有见识、有魄力的青岛人,要么出国或者去了北上广,要么在东部大开发之初就已经率先布子落地,就是错失一次机会,现在也能率先北上、西进。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差距也是这么体现出来的。

至于那些固守老城区、优越感还满满的这些人,他们大部分的生活状态都是住着筒子楼,拖着小车逛菜市场……

算了,那还是不要叫醒他们吧。

对不起,没在青岛,不知情。

三、合力攻坚星级创建,青岛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4处, 你怎么看?

事有利弊,总体上来说是件好事。  

先说好的一面,作为百姓生活必须的农贸市场,它们承担了老百姓绝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一个设施良好的农贸市场,可以提供优良的购物环境;可以提供干净卫生的公共设施;可以提供有保障的物资来源;可以给周边居民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诸如此类的好处不胜枚举。  

好处多多的同时,弊端也还是有的,而且最大的弊端就是购物成本的上升。毕竟保证以上诸多好处实现的前提,就是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比如,卫生设施的维护打扫,交易秩序、停车场的管理,食品安全快检室的建立和运行等,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作为一个市场的经营者,为了收回投资并或得收益,必然需要扩大收入。这样铺面的租金,管理费用都会上涨。作为店铺的承租人,自然而然的会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此一来物价自然就高了。也许这也是青岛人民特别喜欢大集的一部分原因吧!  

作为一个食品从业者,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坐等装修完涨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流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