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642啤酒的简单介绍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13 10:01   点击:177  编辑:1 手机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1、【回报饭恩】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

2、【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3、【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4、【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以杀猪为筹码让孩子得以安静,哪知回来的时候,看到曾参已经将猪杀了。

妻子埋怨曾参,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5、【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蚌埠怀远的简介

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年。全县辖19个乡镇、365个行政村,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39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7万人。怀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虞时代,怀远就是涂山氏国的聚居地,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涂山—白乳泉风景区现为安徽省重点旅游风景区,拥有禹王宫、白乳泉、启母石、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民间艺术花鼓灯蜚声海内外,素有“东方芭蕾”之称。怀远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县城坐落于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汇合处,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与225省道和合徐、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该县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花岗岩、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优质石灰石储量6.3亿吨、铁矿储量500万吨。这里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淡水鱼、螃蟹、畜禽等。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纯王杂交稻种、许桥西芹、芡河螃蟹、五岔烧全鸡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全国,倍受市场青睐。

区位交通

地处“长三角”经济圈腹地,陆路、水路纵贯东西、连接南北 。

历史人文

怀远人杰地灵,汉代经学大师桓荣、曹魏四代辅臣蒋济、东晋大司马桓温、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花云等都出自怀远。清朝咸丰年间御史、同治年间陕西总督林之望及光绪年间内阁中书林介弼,诗文闻名江淮,有“江左二林”之美誉。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宋玉琳、程良也是怀远籍人士。近年来,怀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怀远是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验收的百万人口大县,1997年、1998年连续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省卫生先进县”等称号。怀远花鼓灯是安徽两花之一,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曾应邀到葡萄牙、摩洛哥等国演出,97年怀远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花鼓灯艺术乡”。

源远流长的怀远县建置沿革

怀远县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淮河中游,在淮北平原的南端。

怀远县境内有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我国出现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时,这里经常成为争夺角逐的战场,因而这片地方的名称,历代迭经变更,归属亦有所不同。

怀远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当我国还是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这里就设有涂山氏国。夏禹王娶涂山氏女为妻,他治水凿山的遗迹至今犹在。禹五年(公元前2030年)在涂山南麓的一个村落大会天下诸侯,以后称为“禹会村”。

夏、商两代,全国分为九州(注1),这里属徐州地(注2)。西周时徐州并入青州(注3),这里分属青、扬(注3)二州地。春秋、战国时,东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各自为政,互相兼并,天下大乱,连年战争,这里归属无定,先后属吴、楚之境。

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淮水为界,淮北为泗水郡(注5),淮南为九江郡(注6)。

西汉时,仍以淮水为界,这里设四个侯国(注7),两个县。在淮水南设当涂、曲阳两侯国,属九江郡;在淮水北设平阿、义成两侯国和龙亢、向县两县属沛郡(注8)。王莽新朝时,当涂曾改名山聚,曲阳改名延平亭,平阿改名平宁。东汉时,当涂国复改为县,沛郡改为沛国(注9),原设之县未动,仅平阿、义成县改属九江郡。

三国时,地属魏境,龙亢改属汝阴郡(注10),义成、平阿、曲阳三县属淮南郡(注11)。当涂、向县撤废。

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龙亢改属谯国(注12),复设当涂,与义成、曲阳、平阿三县,同属淮南郡。东晋南迁,将当涂侨置于江南(即今之当涂县境)。后改置马头郡。

南北朝时,争夺剧烈,先属南朝宋地,郡治未变,新设零县。龙亢并人蕲县。齐时,淮北地区尽失,属北朝魏地,设已吾县,属马头郡(注一三)。以后南朝梁又占领,除龙亢属下蔡郡,已吾属沛郡,义成属临淮郡(注14)外,又设葛山县。其后复被北朝北齐占据,设荆山郡(注15)改原当涂为马头县。已吾、义成并为临淮县,曲阳并人定远。

隋朝将荆山郡撤废,改设涂山县属锺离郡(注16)。

唐代把涂山县并入锺离县(注17),属锺离郡。五代十国时属南唐,仍为钟离县。其后周世宗据有淮北时,在这里设“镇淮军”。

北宋仍因唐旧制。南宋时,淮北一度沦人金国之地,在这里改设荆山镇。金亡后,南宋收复,复设荆山县。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于此设“怀远军”(注18),辖荆山县,地跨淮河两岸。“怀远”名称亦自此开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投降元军。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撤废怀远军,与荆山县合并,改称怀远县,属濠州(注19),隶于安丰路(注20)。从此怀远县名沿用至今。

明代初属应天府(注21),后改属凤阳府。

清朝初属江南省凤阳府(注22),后改为安徽省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4年——1928年),属安徽省寿县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阜阳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怀远属寿县第十行政专区辖县,直到怀远县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怀远县部分沦入敌手。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宿(县)怀(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国民党怀远县政府逃避到龙亢区的褚韩湖,怀远县城内则有伪怀远县政府盘踞。

解放战争期间,在县境内涡河南北建立怀远、宿怀两县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1月17日怀远全境解放,3月怀远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共辖城关、胡疃、河溜、包集、双桥五个区,57个乡。建国后行政区划曾几次作了局部调整。1952年5月,宫集区从凤阳划归怀远,改名为马城区。1955年7月梅桥区桃园乡的五个选区划归蚌埠市。同年9月西泉街划归凤阳。1959年12月秦集公社划归蚌埠郊区,朱疃、耿集两公社划归淮南市,1964年复划归怀远。曹老集区于1950年由灵璧划归怀远,更名新马桥区,于1965年7月归并固镇县。

怀远县1949年属宿县专署辖县,1956年属蚌埠专署辖县,1961年恢复宿县专署,仍为属县,1983年7月改属蚌埠市辖县。

满族八旗按贵贱如何排列?

排序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

1、正黄旗

正黄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黄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皇帝亲自统领,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2、 镶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3、正白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4、正蓝旗

正蓝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正蓝旗建于此时,因旗色纯蓝而得名。

5、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6、正红旗

正红旗,又作“整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为下五旗之首。

7、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8、镶蓝旗

镶蓝旗,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清末时规模达到了下辖八十七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扩展资料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女真)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清入关伊始,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

入关伊始,清廷即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民人的大批良田划归旗人;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优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颓废和寄生性,致使其后代骑射荒废,甚至出现“生计”问题。

八旗制度与清政权相始终,它既是清王朝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终走向衰败没落之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

一篇名人的故事(100个字以上) , 和8句读书名言。

1642年的圣诞节,在英国.林肯郡.沃斯索普村一个农民家庭中,一个天才人物 –艾萨克‧牛顿 (Isaac Newton) 出生。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两年后,他母亲改嫁,牛顿便由他的外祖母抚养。到了十二岁,牛顿在舅父的资助下进入皇家中学。可是这时的牛顿并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在学校里的功课都做得很差,而且身体也不好,性格沉默和爱发白日梦,几乎没有出众之处。他的超人才智竟然是被一个野蛮的同学无理地在他身上踢了一脚而唤醒的!他跟那个同学打架而且打赢了,可是那个霸道的同学在功课下却远比牛顿好。于是牛顿便决心发奋,誓要在功课上超越他,结果他不单在皇家中学中名列前茅,十八岁时更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1665年,正当牛顿在剑桥大学完成了学士课程之际,欧洲蔓延着恐怖的鼠疫,于是牛顿便回故乡了。在乡间,牛顿利用自制的三棱镜分析出太阳光的七种色彩,并发现了各单色光的曲折率的差异。

但奇怪的是牛顿对这非凡的发现三缄其口。原来他自知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大学生,如果公开一个如此革命性的发现必然会触怒教授。结果五年以后,当他晋升为授才把昔日的发现公诸于世。

在乡间的那段期间,牛顿更创立了积分的方法,并将之广泛应用在物理和几何学上。有一夜,牛顿坐在乡间的一棵苹果树下沉思。忽然一个苹果掉落到地上。于是他发现所有的东西一旦失去支撑必然会坠下,继而他发现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而这引力更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可是,由于牛顿的性格孤僻及固执,他在二十年后才发表这理论。另外,牛顿亦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的实验,最后总结出三大邉佣桑于私浀淞W的基础。牛顿成了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 .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惟一敢跟观众“打情骂俏”的、惟一会被观众直接戳穿“面似苦瓜”的主持人,非李咏莫属。

不要说是央视,在内地的主持人队伍里,李咏绝对算一个“异类”。从天生的相貌到自己设计的花哨西服和蓬松卷曲的头发,李咏脸上挂着他那标志性的笑容,说:“我是一个走狗屎运的人。”

对于李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在网上与网友聊天时说的“原来是一个人发呆,现在是陪着老婆一起发呆”。

22天考进北京广播学院

说来让人难以相信,小时候的李咏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祖籍山东的李咏,生在新疆长在新疆,骨子里透着一股新疆人的执著。幼年李咏有事没事就喜欢背着个画板在街上乱转,见什么画什么,后来甚至还画出了一点名堂,受到不少赞誉。到了今天,每当他得意的时候也还经常会拿出纸笔表现表现。

高中时代的李咏,很有点小聪明,学习成绩不好不坏,除了画画,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文章写得好!他的习作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但他的调皮也让老师大伤脑筋。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老师对李咏说,如果你这样的成绩能考上大学,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李咏急了,临考前的22天拼命苦读。结果,高考分数比模拟成绩高出一百多分,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擅长恶作剧的李咏去敲那位住在七层的老师的家门,“不怀好意”地对老师说:“您住的挺高的啊!”虽然没有见到当年李咏的顽皮样子,但仔细琢磨这句话的味道,俨然已经有了今天主持《幸运52》的风范。

六毛钱的坚持

尽管李咏在广院学的是播音专业,但他很少待在自己的教室里,却总跑到电视系去上课。李咏几乎没听过播音专业的课,但专业成绩却永远都是第一!秘诀就源于李咏大学时代的女朋友——现在的太太哈文,每天帮他作笔记。

不过老不上课,李咏难免会引来老师的不满,于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画画天分,给学校做一些贡献,包括装帧设计、图书的封面设计(广院第一套《播音学丛书》、《西方艺术论》等书的封面均出自李咏之手),再加上跟老师关系处得不错,成绩也一直顶呱呱,所以也就没人为难他。

但刚入学的时候,李咏可没有这么风光。不可思议的是,刚上大学时李咏特别不爱说话,全班同学都以为来了个哑巴,第一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跟同学也很不合群。转折发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他恋爱了。为了讨哈文欢心,他想多赚钱给她买礼物,于是就旷课去配音、去拍电视剧、去做美术设计。第一次配音的时候,得到的报酬是一分钟6毛钱!刚开始他们班有20多个同学一起去配音,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李咏一个。那时候的李咏经常是一大早骑上20公里的自行车从广院到呼家楼,一直忙到天黑,再骑着车回学校。等到了学校早就过了饭点没吃的了,没办法只能忍着。无论多苦,李咏都凭着坚韧的性格咬牙坚持下来了。哈文也被他坚持的追求从同学变成了老婆。他说:“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之后,自己仰天大笑。

走狗屎运的本色“傀儡”

刚进央视的时候,李咏什么都干过,还做过导演,专拍30分钟以上的专题片,并且自己撰稿、编辑、设计、拍摄、主持。1994年李咏制作的《看新疆》和1995年的《在新疆》都获得了政府奖。那时候李咏根本瞧不上做主持。有一次他跟一位著名的导演,正遇到录制一个著名节目主持人的部分。主持人说到一半,导演喊:停、重来!第二遍说到一半,又是“停、重来”,反复录了多次。事后李咏私底下问导演,录得挺好的为什么喊停?导演说:“他凭什么改我的话?”事实上,主持人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在表达与导演要求完全相同的内容。这一次经历让李咏明白,所谓的主持人只是一个傀儡或者说是一个道具而已,远没有自己做节目发挥的空间大。但在1998年元月,李咏被领导安排到了国际频道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

李咏坦言,自己有今天就是因为超乎寻常的自信,在他看来,自信可以克服很多问题,一句一点道理也没有的话,他可以说得铿锵有力、理直气壮,眼睛都不带眨的。

从第一次主持节目的大败而归,到今天在台上风光无限,李咏嘴上谈笑风生,肚子里却尽是被认为是“异类”的艰苦往事。在朋友的聚会上,谈到彼此的发展经历,李咏常说自己是走了狗屎运的,因为碰到了《幸运52》这样的栏目,还碰到了这样一伙人,“那时候从观众到台里,谁也看不惯我。只有忍。我打掉了牙往肚里吞,我就是这样的主持人!你说我能不能改?可以改,但改了就不是我了。一个主持人,个性非常关键,从出现在屏幕上开始,就得有让别人随便去说东道西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别人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你成什么了?我的主持风格不变,我热情、我真诚,不要管我头发什么样,不要管我长相怎么样,不要管我穿什么,咱们在玩。我不想去教导谁,因为电视就是老百姓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随着《幸运52》的成功,李咏的身价水涨船高。当他被明码标价价值4亿的时候,确实面对着很多的诱惑,不止是金钱,还有其他方面。

“钱你说多少是多,多少是少,我觉得够用就可以了,我又不想成为富豪,如果我想成为富豪的话,我不会干这行。我只想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除了工作我喜欢在家里,我最不爱扎堆儿,也不愿意把自己归在任何一个圈子里。除了跟几个自己的知心朋友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吹吹牛,剩下的时间就在家待着。以前是自己一个人发呆,现在是陪着老婆一起发呆。”

老婆永远是对的

很少有人知道,李咏的妻子哈文就是他主持的《非常6+1》栏目的制片人。在哈文眼里李咏是最敬业的主持人,“李咏是我见到的最敬业的主持之一,从前期策划,到组织实施他都会参与、介入。而生活中的他,比较温柔,心胸很宽阔,懂得宽容,不像工作中那么计较。”

选择李咏做老公,哈文坦言是出于对他的欣赏,“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当你把这种缺点当做特点来看的时候,你就能欣赏他。李咏非常有才华,画画得非常好,字也写得很漂亮,他说话非常有鼓动性和感染力。另外他比较体贴,非常细心。” 尽管李咏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老婆,但在哈文看来,他依然可以算是一个好丈夫。“男人的责任感,除了支撑一个家,还要带给这个家安宁、幸福,他完成的很好。”但缺点还是有的,哈文揭发李咏在家从来不做饭,连袜子都不洗!不过哈文倒觉得也算是正常,分工不一样嘛。

提及婚姻,李咏却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古怪而且恶习多多的人,而家庭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现在李咏已经习惯凡事向夫人咨询,如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基本上会以夫人的意见为主。所以老婆永远是对的。表面上看来,李咏似乎有点“妻管严”,但他认为这才是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多赚钱是为了爱、一件事情做与不做也是为了爱。爱是一种尊敬、是一种尊重,如果我想这样,她说这样不好尽量那样,那么我就会按她说的那样做。她会想,李咏是个听话的乖小子!这样一来,凡事都好办了,所以重要的是爱的态度。”李咏有这样“狡猾”的心得也是事出有因。他跟哈文之间,虽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但小争吵还是有的。李咏自己举例子说:“比如我已经喝了两瓶啤酒,她说你别再喝了,我嘴里虽然答应了,但等她睡着后,又偷偷喝了两瓶。第二天她问我喝了几瓶,我说就两瓶,不信你看就两个瓶子。但她仔细一看,虽然只有两个瓶子,但烟灰缸里却有四个瓶盖,于是就会引发一场纷争。”李咏说起这些的时候一脸的幸福,因为他知道这是夫人对他爱的表现。

李咏说,过日子锅碗瓢盆没有不碰撞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李咏的一贯做法是:有争执时自己低头认错。因为只有一方先认了错,争执才能平息下来。李咏觉得,认错并不代表真错了,还是刚才说到的那个爱的态度问题,“家庭需要经营,你说一个家庭能分清谁对谁错吗?有必要吗?除非不想过了。”所以,李咏绝不让争吵过夜,“女人是要靠哄的,但哄并不是欺骗,而只是一些善意的谎言。男人不说谎是不可能的,对老婆什么时候说谎要视情况而定,但一定要保证是——真实的谎言!”

李咏经常工作到很晚,而他夫人习惯早睡。每次李咏都会给夫人留一个纸条,也许是提醒她第二天的事情,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触,也许就是一首胡言乱语的打油诗。李咏到任何一个地方,第一个电话都会打给自己的老婆。

听着这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李咏的生活琐事,突然觉得,外表嘻嘻哈哈的李咏是一个“新时代好男人”!

麦迪成才故事1

假如你对麦迪怀有几分好奇心的话,那让我们一起走近麦迪,认识麦迪,了解麦迪,感受麦迪。

贫寒农家子踏上漫漫打工路

麦迪出生于贵州省惠水县抵麻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自幼体弱多病,4岁才会开口说话,4岁半才学会走路,初中毕业因为家贫被迫回家务农。这就是麦迪少年生活的全部。

麦迪于1993年初中毕业。回家不久,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当起代课教师,每月工资90元。可是,看着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外地打工挣钱了,麦迪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之前连汽车都没坐过的麦迪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于是,当代课教师才两个月的麦迪,向别人借了车费南下跑到广东打工来了。这时,所有认识麦迪的人,没有谁会把他与大学生联系起来。

在广东打工的日子里,麦迪送过水,当过搬运工、泥水工,洗过盘子;在工厂打杂,每天上班超过18个小时;即便工作很勤劳辛苦,可是到了年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呆在工地上的大棚里吃方便面过年;睡过天桥底下。这又是麦迪在广东打工5年的全部。此时的麦迪21岁,5年打工赚钱梦的希望破灭,使他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要想在外生存,必须有文化,有技能。就在那个吃方便面过春节的晚上,麦迪无论怎样也无法入睡,心里一直在想着今后的打算:才21岁啊,未来的路还很长,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改变现状。麦迪暗暗对自己发誓:“回家去,我要上大学。”

一年时间能考上大学?

上大学?谈何容易啊!一个初中生,而且5年多来没有接触过书本,凭什么能考上大学?做梦去吧,告诉别人不笑掉大牙才怪!

不过,麦迪还是下定了决心回家考大学去。1997年3月初,麦迪向同乡的工友借了200元路费,坐大巴车赶回到贵州老家,准备用一年时间自学,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自学碰上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英语。

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初中生,家乡当时没有电灯,家里没有录音机,这英语怎么学?学那门前屋后唧唧喳喳的鸟语还差不多。但麦迪决心已定,于是从抽屉里找到已经发霉的初中英语书,向朋友借来高中所有英语课本,打算从攻克“拦路虎”开始。

白天,麦迪要到田里干活,晚上回到家还要生火做饭,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煤油灯下学习。由于上初中时没有学过音标,所以在自学英语时根本不会发音,麦迪就用旧纸板剪成小方块,一面写英文单词,一面写中文意思,分门别类,死记硬背。有一次,麦迪在山上放牛,只顾着记忆单词,记着记着天快黑了,才回想起自己是在放牛,可是牛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最后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找着丢失的牛,牵着牛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多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麦迪还是没有放弃,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麦迪用自己发明的方法,记住了初、高中所有英语单词。虽然不会拼读,但能在中英文之间默写。

弄懂单词的意思后,麦迪开始看英语课文,看书上的语法知识。除了英语,还要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上天不负有心人,麦迪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本科。

父亲卖房自己卖血筹学费

麦迪考上大学了。这消息在村子里不胫而走。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麦迪一家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尤其是他那小学二年级文化的父亲,反复地问麦迪是不是念错了,还找来手电筒让麦迪再认真的读几遍,心里还是不塌实,干脆找来老花镜戴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并说:“老了,很多字都不会认了。儿子,你快去叫村里的王大叔来念给我听吧,他读过高中,是咱们村里文化最高的,他念的我才放心。”那一夜,麦迪全家是最开心的。

可是,这种开心的时刻好景不长,看到第一个学期的学费要4000多元,麦迪的父亲很快就陷入沉思之中。4000元,对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来说,那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家里所有的物品,连房子一起卖掉,最多就值3000元,再说了,山旮旯里的破房子,有谁愿意卖啊。

第二天一早,麦迪的父亲就出门借学费,晚上很晚才回来,但是一分钱也没借到。所有亲戚都是同一个答案:“谁叫你让儿子考什么大学?”看来指望亲戚是没希望了,父亲到过当地银行去办贷款,但被告知“不够资格”。听说有助学贷款指标,麦迪于是跑到县城银行去办理,虽然所有条件都符合贷款要求,但当银行派人到麦迪家暗访之后,就反悔了。

眼看只有几天就要开学了,麦迪一家一筹莫展。他的父亲决定去借高利贷,高利贷是20%的利息,另外还有20%的押金,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还清借款,押金便作废。尽管这样,人家还是不肯借钱。后来麦迪的父亲几乎感到绝望了,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萌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证明他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和说明他是爱自己孩子的。麦迪的父亲曾三次自杀未遂,每次都被及时发现而抢救过来。

到底是放弃,还是坚持?麦迪终于想到了一个“挣钱”的好办法:卖血。于是,麦迪偷偷跑到城里卖了几次血,挣了好几百。但离4000元的距离还差得很远啊。后来,几家放高利贷的老板还是被其父亲的行为所感动,借了3000元,又把家里值钱的所有东西都卖了,就连他父亲的棺材也卖了,加上卖血挣来的钱,总算凑足了第一年的学费。

大学校园里放飞理想 东挪西借,千辛万苦,终于凑到一年学费的麦迪,怀着美好的梦想,走进了坐落在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

麦迪成才故事2

从音标开始学起

大学生活,应该都是美好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这几句诗句,或许最能描述走进大学校园学子那种轻松张扬、心里只有自我的心态。

可是,对于麦迪来说,他的家境注定了他的心态非常复杂:走进校园,这只是圆梦的开始——学费大部分是高利贷借来的,必须想办法尽早还清,否则利滚利四年下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下一年的学费又在哪里?这成了麦迪心中最大的包袱;所学的专业是英语,可自己连普通话也没讲标准,没学过音标,不会读音,准备高考时自学的全是“哑巴英语”,自己能学好吗?这又是另一个包袱;从年龄上看,一般21岁的人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是已进大二三年级了,可自己才开始进大一,于麦迪而言,这也是一个包袱。因此,麦迪无法轻松,无法“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是,麦迪自己知道,包袱再重,也决不能轻易被压垮,决不能轻言放弃,好不容易才考上这梦寐以求的大学啊,况且当初5年打工赚钱的梦早就破灭了,考大学改变命运是自己最后的也是唯一的选择。有过5年“闯荡江湖”经历的麦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过,当麦迪豪情满怀投入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虽然刻苦努力,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进入课堂,老师很多时候直接用英语讲课和与同学们会话,自己听不懂,感觉自己似乎被老师和同学们抛弃了。发音,成了麦迪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

麦迪意识到,要想学好英语,从自己所就读的大学校园里毕业,必须从零开始,从音标开始学起。于是,麦迪按自己的计划学习,跟着录音带上的发音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的读标准,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读流利,字典不离手,三人必问师。一年之后,麦迪的发音有了很大的进步,口语有了明显的提高。麦迪觉得自己开始入门了。

用演讲放飞梦想

觉得自己学英语开始入门之后,麦迪就有意识地找寻机会与人对话,参加英语角活动,或者大胆登台演讲。

不过,麦迪的首次校外登台演讲,收获的却是“滚下来”。

一次,麦迪像往常一样去参加附近一所大学的英语角活动。这所大学的英语角活动很活跃,每次活动都有人上台分享英语学习的体会,麦迪也想找机会上台试试锻炼自己。在暗地里准备了半个月之后,这次麦迪鼓起勇气上台了。可是,因为初次上台的紧张,自己发音的不标准,没等麦迪把所准备的内容讲完,台下就有人起哄:“滚下来!”麦迪一时大脑里听到的全是“滚下来”的声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随着台下起哄的增加,麦迪站在台上不到两分钟就灰溜溜走下台,悄悄的消失在人群中。那天晚上,麦迪躺在宿舍的床上一直睡不着,耳边总是传来“滚下来”的刺耳声。这一声声“滚下来”,让麦迪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促使麦迪学习更加努力用功了。

一年之后,麦迪又去了那个被人们叫他“滚下来”的英语角。不过这次是组织方邀请他过去的。麦迪拿着麦克风,走上台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年前,我在这个台上被你们叫我‘滚下来’,一年后的今天,你们邀请我来分享如何学好英语口语。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打败自己,别人是没法把他击垮的……”

就是这“滚下来”和“邀请去”事件,让麦迪产生了新的想法和认识。麦迪想:一定有很多人像自己一样基础差,感到彷徨,无助,他们可能也想学好英语,可不知道如何入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好的大学,不是每个人都能专攻英语。“可不可以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鼓励更多来自农村的学子,鼓励他们好好珍惜学习机会,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麦迪在心中有了这样的冲动。这后来成了麦迪的一个理想和追求(而为了这个理想和追求,麦迪在大学毕业后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各大中小学进行演讲,这是后话)。

带着这样的冲动,作为一种追求,麦迪开始到一些学校演讲,放飞他心中的理想。虽然当时麦迪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但麦迪的亲身经历感动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对麦迪如何在一年时间里考上大学很感兴趣。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演讲,麦迪强迫自己快速提高口语能力,每天都在不停的说英语。就连说梦话都是英语,麦迪对英语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这也促使麦迪的英语水平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当然,由于家境贫寒,麦迪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想着如何筹生活费、下一年的学费和还清家里为自己上大学而借的高利贷。

为了筹生活费用和下年的学费,麦迪白天上课,晚上出去挣钱。替人派发宣传单,送水,到火车站当搬运工,当家教,只要能赚钱,只要合法,麦迪都干。

在送水的时候,麦迪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昆明的住宅区大多数没有电梯,有很多次麦迪接到送水任务,立即肩扛着桶装水,送到客户所住地点八楼,可当麦迪气喘吁吁蹬上八楼时,却迟迟没有人敲门,麦迪打通客户电话,对方说没人在家,下次再来吧。麦迪只好又扛着桶装水,拖着疲惫的身子下楼……

还记得有一次,麦迪去当家教。是给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补习英语。在这之前,这位学生已经换了六个家教都说不满意,麦迪的教学方法独特,赢得学生的喜爱,上了一个月后,英语成绩很快得到明显提升。转眼就上了三个月课程。眼看快到学期结束了,麦迪还得复习自己的功课,所以不能再抽时间去给这位学生补课。麦迪也觉得对不起这位学生,特意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在电话里说没关系。但是,当麦迪去领取三个月来的课程酬劳时,却被那位学生家长大骂了一顿:“你不再为我孩子补课,还有什么资格拿钱?”就这样,麦迪辛辛苦苦上了三个月的课,却没拿到一分钱。几百元,对一般人来说并没什么,可对麦迪来说,这可是他几个月的生活费啊。

其实想想这都是些小事,但正因为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麦迪更清晰的认识到: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一定要学会忍耐,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就这样,麦迪靠自己的努力,艰难地完成了学业——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获得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而更让人佩服的是,进入大学读书之后,除了第一次从家里带那东挪西借的学费外,麦迪再也没从家里拿过一分钱。

关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