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产啤酒真的很差劲吗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14 05:32   点击:151  编辑:1 手机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产啤酒真的很差劲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啤酒业迎来大变局 华润雪花“战高端”强势起步

本报记者 许洁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个行业都经历了疫情大考,同时,疫情也成为了行业洗牌的加速器。作为大快消行业的啤酒行业,也正迎来一场行业大变局。

11月18日,华润雪花啤酒迎来 历史 上第一次全国性渠道伙伴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齐聚深圳,在“聚力高端,创梦未来”的主题下,共同分享了华润雪花的当下与未来。这次“首秀”,不仅让外界看到了蝶变中的华润雪花,也传递了一种信号——沉寂多年的啤酒行业将不再寂寞。

做大高端成啤酒企业共识

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为2996.2万千升,同比下降7.5%。其中,10月份全国啤酒产量为187.6万千升,同比下降11.3%。

如果仅仅从产量数据来看,啤酒行业的产量在年内总体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但从个体来看,情况却大不相同,青岛啤酒今年前三季度虽然销量下滑,但净利润却在同比增长;华润雪花虽然没有公布三季报,但上半年的啤酒销量虽也同比下降,但净利润却增幅明显。

据华润雪花公布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润雪花整体啤酒销量603.9万千升,较去年同期下降5.3%;但公司实现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1.1%,第二季度的销量、营收、利润三项指标均创 历史 新高。

啤酒龙头企业营收下滑、净利润却同比增长的背后,彰显了啤酒行业已开始从规模化发展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做大高端已成为啤酒企业的主要目标。作为国内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华润雪花的业绩变化基本代表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聚焦高端、决战高端不仅仅是华润雪花一家要做和在做的事情,发力高端已成为啤酒企业的共识。

对于啤酒行业的变化,中国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认为,这两年是国产啤酒的关键之年,也是企业划分分水岭的重要时期。

秦书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端化会带来产品集中度提高,企业的效益、利润、规模也快速膨胀,如果这时候谁落后半步,结果就有可能一落十步。啤酒行业这两年的发展有点像白酒,华润雪花集合2.8万名员工的整体力量,未来发展一定有很大变化。”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理事长何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啤酒行业将迎来一场大变革。

曾经,中国的啤酒被称为“工业啤酒”,拿啤酒当饮料卖,价格却不及饮料甚至一瓶水的价格。如今,在消费升级的催化下,啤酒行业也迎来了“高端化”变革期。

在何勇看来,啤酒行业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其中,1.0阶段是为了“喝饱”;到了2.0时代,“好喝”“喝好”成为大部分消费者的追求,这样的局面为啤酒企业和整个行业都将带来很大冲击。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前五大啤酒的市场份额超过85%,随着国产啤酒向高端化不断迈进,国内啤酒企业的座次排名会否被改写?

何勇给出的判断是,消费者对品位和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啤酒行业因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的啤酒企业应该看重相对高端市场化的机遇,以及给中国啤酒业带来的天翻地覆式的变化和改造能力。谁具备改造这个市场的能力,谁就占了先机。”

华润雪花要做业内领航者

纵观国内啤酒行业,虽然此前也存在一些国产高端啤酒,但总体来看,国内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一直被外资品牌所掌控,国产啤酒企业活得十分艰难。不过,随着华润雪花等龙头酒企在高端市场发力,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过去3年,我们做了5年的事情。今年是华润雪花决战高端战略启动的第一年,在行业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创造了 历史 上最好的业绩。在目前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 历史 交汇点,华润雪花将要开启更大梦想,需要大家在一起聚力、一起畅想、一起打开。”华润雪花党委书记、总经理侯孝海在首届全国渠道伙伴大会上信心满满地表示,“到2025年,华润雪花啤酒的高端市场、利润和市值都会超越目前的对手。”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勇闯天涯SuperX、马尔斯绿、匠心营造、脸谱等四大中国品牌和喜力、苏尔等四大国际品牌,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对话。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华润雪花的掌舵者,侯孝海的这份自信不仅来自战略定位的准确,还来自一线实战的检验。2020年是华润雪花决战高端的第一年,虽然也受到疫情冲击,仍收获了 历史 上最好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就是华润雪花战略落地执行情况的一面镜子。

2020年是华润雪花“3(2017-2019)+3(2020-2022)+3(2023-2025)”战略的第二个“3年”的开始。该阶段的任务是“战高端”“提质量”“增效益”。

侯孝海表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还觉得自己的高端能力不强,觉得主要竞争对手的高端能力很强。但今天,所有的雪花人都认为,我们的高端能力也很强,对手未必就那么强。我们已在高端产品的组织、人才、渠道、终端拓展等方面积累了雪花特色的方法、理念和工具。”

据华润雪花啤酒发布的公告显示,2020年1-9月份,归属于公司股东的综合利润约为36.5亿元。继上半年净利润超过百威亚太后,华润雪花前三季度的综合利润又一举超过青岛啤酒,并连续14年实现销量第一。

去年将喜力中国收入旗下后,华润雪花在今年5月份推出新品“喜力星银”,在上市后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伴随“4+4”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其他喜力产品也将在下半年陆续上市。

喜力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裁Richard Weissend表示,喜力品牌今年也获得华丽的增长,将实现在中国上市以来最高的销量。接下来,喜力旗下的红爵(AMSTEL)和悠世白啤(Edelweiss)也将被引进中国市场。

此次合作伙伴大会汇聚了上千人,一起为华润雪花的未来发展蓄势蓄能。作为酒业最微妙且最关键的厂商关系,华润雪花也找到了处理方案,公司专门成立渠道发展部为经销商赋能。

所有势能都在向华润雪花靠近,侯孝海在大会上表示,此时的华润雪花决战高端正当势。“站在 历史 正确的一边,积聚动能、乘势向上,在高端领域和利润上全面超越对手,做啤酒行业的领航企业。”

对于华润雪花的整体表现,何勇表示,华润雪花作为目前国内第一大啤酒品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品质自信。有这两点作为基础,我很看好华润雪花的未来发展。“在高端化的路上,大众对华润雪花的认知并不难,大象转身是可行的,而且也可以转得很快。”

在华润雪花啤酒全国合作伙伴大会结束后,华润雪花啤酒的股价也连续走高,创出59.65港元/股的 历史 最高价,市值已接近2000亿港元。

国产啤酒的骗局你知道多少?

国产啤酒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是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夏天来了,又到了喝啤酒吃小龙虾的季节。

前两天,良叔请团队小伙伴们吃小龙虾,给大家点了几瓶进口啤酒解辣。

有个很喜欢喝啤酒的小伙子,连连称赞:

第一次喝进口啤酒,想不到竟然比国产啤酒好喝太多了。

看着他惊讶又满足的表情,我想起多年前,刚来深圳,有个领导带我去吃饭,当时第一次喝优质的进口啤酒,我也有同样的感慨。

也是从那时起,就一直指望中国能生产出一款好点的啤酒,不敢说比肩茅台,但最起码,你得是真正的啤酒啊。

不要惊讶我这种说法,这个行业我略知一二,说句实话:

其实,大部分国产啤酒,并不是啤酒,而是啤水。

0 1

国产啤酒最近几年销量并不好。

从2014年开始,产量首次出现下滑,到2015年大幅下降5.1%,之后的增速分别为:-0.1%、-0.7%、0.5%。

不仅负增长,而且产能利用率极低,徘徊在50%左右。

有很多工厂也关闭了,销量第一的华润雪花也撑不住,就在2018年,一口气关停了十几个分厂。

与之相反的是,进口啤酒销量迅速攀升,每年几乎以超过50%的速度在增长,进一步冲击了国产啤酒。

虽然国产啤酒价格确实便宜,但依然被进口啤酒追着打。

难道低价的薄利多销策略,完全失效了吗?

显然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质量太水了。

水到什么程度呢?

纯正的好啤酒采用精酿艾尔工艺,而国产啤酒大多是拉格工艺,俗称工业淡啤,就是在夜宵撸串时,几块钱一大瓶的那种,越喝越寡淡。

本来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就4种: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

但国产工业淡啤,真是抠到家了,不仅在制作工艺和发酵时间上动手脚,更是在原材料上搞搞事。

为了节约成本,大量采用大米、玉米等淀粉辅料,来压缩麦芽的比例,成本自然降低不少。

然而,这种口感非常寡淡,如同喝凉水,丝毫没有啤酒应有的粘稠感。

更没有啤酒那种特有的“苦涩”味。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苦味太重的啤酒不好喝,是劣质啤酒。

错了。

啤酒的苦味,其实来源于啤酒花,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新疆、甘肃、内蒙古、四川、黑龙江等地。

它在生长期,是这样子的:

啤酒花是“啤酒的灵魂”,它赋予了啤酒独特的气质——迷人的苦涩和清爽的香气。

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

如果不放或者少放啤酒花,那么啤酒都不能存放14天以上,极易变酸或腐坏。

但国产工业淡啤,为了节约成本,加入糖浆或其他原料,不断稀释啤酒花比例。

当最核心的麦芽和啤酒花比例不断降低,那么几乎就只剩下水了。

国产工业淡啤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

所以你会经常看到有人一口吹一大瓶,一晚上就着花生吹牛皮,不知不觉干完一箱又一箱。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酒量好,而是那啤酒实在太淡了。

哥们,你喝的哪里是啤酒啊,那简直就是凉水和忧伤的混合物啊。

0 2

我们再来看看,国产工业淡啤的成本结构。

以一瓶5元的啤酒为例:

包装费约占30%,也就是1.5元;

分销成本、运输费、税费合计20%,是1元;

生产和人工成本16%,是0.8元;

麦芽、啤酒花等原材料约占14%,是0.7元……

也就是说,最大的成本居然是包装费,而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实占比最少。

5块钱的啤酒,原料只花了0.7元。

这样的啤酒,真的好喝吗?能喝得放心吗?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被误导的人,居然在为国产工业淡啤站台:

5块钱能买500毫升啤酒,这么一大瓶,还如此便宜,你就知足吧。

但即使这么便宜的啤酒,打起广告来,却是大手笔。

在大排档和超市里,印有品牌商Logo的精美遮阳伞、桌椅和冰箱非常多,而且几乎都是免费赠送的。

还有很多推销啤酒的漂亮小姐姐们,据说提成很高,有不少人月入过万。

那这些费用从哪里来?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埋单吗?

这让我很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国产啤酒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国产啤酒,色泽金黄,麦香浓郁,真的可以称之为“液体面包”,和现在的进口啤酒差不多。

为何现在就沦落至此,从啤酒变成了啤水?

说白了,就是厂商为了省钱,再多赚钱。

看看现在国产工业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你就懂了。

原麦汁浓度越低,意味着啤酒越没味道,酒精含量也会越低,酒味就越寡淡。

现在的国产啤酒,原麦汁浓度基本上是10P,低的可能只有8P。

10P是一个分水岭,很少看到有国产啤酒高于10P的。

这是为啥?

因为8P相比于12P,可以节约50%的大麦。

另外,大米在国产啤酒原料的占比越来越高:

2002年,麦芽占12.6%,大米是2.9%;

2010年,大米占8.1%,提升了2.8倍。

到现在,又一个10年过去了,这个数据查不到了,以前还在年报中公布一下,现在毫无踪影。

这个“偷天换日”的技巧,真妙。

啤酒酿造过程中,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大米,却从配角悄悄升到主角位置。

只是因为,最贵啤麦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10倍左右。

当然,你“偷工减料”,卖的便宜点也就算了。

更可恨的,是那种无下限割韭菜的。

有一次宵夜,惊喜的发现,某国产品牌推出“精酿啤酒”,要70多元一瓶。

我心想着,价格这么贵,又是行业第一大品牌,还是“精酿”,那质量肯定没得说啊。

但只喝了一口,我就知道,上当了……

我并不死心,又一次出去吃饭,发现了一瓶138元的“原浆啤酒”,用黄色油纸包着,透漏着一丝贵族气息。

这一定是好酒了,马上买了一瓶,然而,喝到第二口,发现又上当了……

也许包装能提升逼格,也许价格能彰显档次,但是,口感真的骗不了人……

0 3

你可能会说我一个人的口感太过主观,其实群众们会用脚来投票。

国产啤酒不好喝,那就买进口的。

2011年至2016年间,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猛蹿到646384千升,6年上升10倍。

现在可就更多了,因为这两年在很多超市货架上,进口啤酒已经随处可见,网上下单也很方便。

为什么进口啤酒,虽然价格贵,却依然越卖越好?

因为对比之下,国产工业啤酒的坑,实在太多了。

第一坑,配料表中有糖浆。

无论哪种糖浆,加在啤酒中,就是为了提高啤酒的发酵率,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这极大影响了啤酒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因此,配有糖浆的啤酒,口感不会那么纯,体验感极差。

第二坑,配料表中没有麦芽,只有大米或淀粉,或者大米、淀粉排在麦芽和啤酒花之前。

就酿造工艺而言,纯麦芽酿出来的啤酒,口感最正宗、醇厚,不过成本也最高。

于是聪明的工程师们,退而求其次,在麦芽中掺杂一些大米和淀粉,这产品研发能力真强。

第三坑,玩文字 游戏 ,打擦边球。

一些啤酒大厂,稍微“高端”一点的是“纯生”系列。

大部分国产工业啤酒,都是高温灭菌消毒,大大影响了啤酒的新鲜感。

而纯生,是一种新的酿造工艺,采用无菌膜过滤技术,所以口感比较好,卖得也稍微贵一点。

不良厂商自然有在包装上动手脚的动机了。

于是有商家把纯生二字弄得很大,再到下面加一个极小的“态”字。

乍一看是“纯生”,仔细看却是“纯生态”。

但是正规的啤酒种类,只有纯生啤酒,却没有“纯生态啤酒”之说。

第四坑,原麦汁浓度太低。

我们前面说过,啤酒的原麦汁浓度高,成本就高,质量也更好。

10P是一个分界线,原麦汁浓度低于10P的啤酒,一般酒精度也很低,稳定性差,保存时间短。

可悲的是,国产工业啤酒,极少有超过10P的,大部分徘徊在8P-10P之间。

而进口啤酒,绝大部分都在11P以上。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通过包装和数据,你可以辨别真假与好坏。

但背后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就不好说了。

我只知道,30多年前我们老家附近有个本地啤酒厂,那时候一列列装满大麦的火车开进厂区,啤酒销量也很好。

但后来被一个大牌啤酒厂收购,运进厂里的大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下滑。

产出的啤酒再也喝不出从前的味道,销量也遭遇滑铁卢,没几年就关厂倒闭了。

0 4

其实,一瓶5块钱的国产啤酒,原料只有7毛钱左右,在这个上面动手脚,有点本末倒置。

一味地压缩原料成本,导致口味越来越差,从啤酒变成了啤水;而与此同时,包装费和广告营销费却居高不下。

宣城古泉啤以前为什么倒闭

安徽省古泉啤酒厂,创建于1972年,1980年兴建万吨啤酒车间,是安徽省建厂最早的啤酒企业之一,2000年被列为全省首批14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2001年3月改制为公司。改制后正逢中国啤酒行业兼并风潮,各大啤酒集团纷纷加入兼并浪潮,国外企业也纷纷投入瓜分市场行列。古泉啤酒直接受到冲击,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风云变化的啤酒市场。同事还陷入自身管理方面的困境,终于资不抵债,2005年10月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宣城市国城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组建重庆啤酒集团宣城古泉啤酒有限公司。

关于《国产啤酒真的很差劲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