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精酿协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著名的精酿啤酒协会是哪个协会
国内没有一个正式的精酿啤酒协会,不过有不少的自酿啤酒爱好者们成立的协会,最早的成立的是北京自酿协会。
们对精酿啤酒有了解吗
之前仅仅针对少数消费者的冷门产品精酿啤酒,近两年在消费升级环境下成为啤酒圈中的热门消费品类。然而,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精酿啤酒消费圈快速扩大的背后是国内消费者认知度较低、价格乱象、质量难保等问题。作为啤酒行业风口的精酿,如何赢得公众认可、实现长远发展,仍有待市场检验。
商家单向定价
近几年,精酿啤酒顺应消费升级大环境,逐渐成为消费新宠。北京商报记者调查5家在精酿圈里小有名气的啤酒馆后发现,国产精酿啤酒顶着高端啤酒的头衔,除产品价格远高于普通工业啤酒外,商家自由定价致使精酿啤酒价格参差不齐。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5家酒馆中最少的精酿产品数量在10种左右,最多的产品数量则超过40种,产品价格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定价的产品却没有共性。精酿啤酒的价格整体在20-80元/杯的高价格区间,由商家自由发挥,整体呈现出“多、杂、乱”的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5家酒馆中近一半的精酿啤酒产品名称中都没有对酿造原料或啤酒种类做出适当标示,没有可供消费者参考的产品信息。“帝国玫瑰”、“左岸”、“旋转野马”等词汇代替精酿啤酒品类。同时,当北京商报记者任选一款精酿啤酒,询问酒馆工作人员该产品酿造成分时,普遍得到“不是很清楚”的回应。精酿啤酒是否样样货真价实,具有疑问。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近两年,传统啤酒萎缩、行业消费升级,精酿啤酒因此成为热门消费品类,吸引大量对精酿啤酒一知半解的商家涉足。且精酿啤酒属于新兴市场,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暴利,大部分商家只考虑利润最大化,进行单向定价,价格乱象在所难免。长期价格混乱,会对整个精酿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混淆高端概念
据了解,精酿啤酒作为舶来品,在中国消费市场并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义,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认知度也并不高。受访的5家精酿啤酒馆中,有4家酒馆工作人员均对记者表示,精酿啤酒目前在发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精酿啤酒这个品类,部分消费人群选择精酿啤酒是凭借个人口感爱好,但更多人消费精酿啤酒是对高端啤酒概念的追求。
北京自酿啤酒协会会长李威指出,目前中国消费市场对精酿啤酒没有明确定义,国内精酿啤酒仍参考美国精酿啤酒厂定义标准:首先,精酿啤酒厂必须持有75%以上的股权,保证企业独立性;其次,每家精酿啤酒厂年产量不能超过600万桶,规模不能很大;然后,精酿啤酒厂需要坚持传统酿造工艺。
啤酒专家方刚对此表示,美国对精酿啤酒厂的定义标准不完全适合中国精酿啤酒,国产精酿啤酒有自己的特点。相比美国精酿啤酒产业,国产精酿啤酒规模小,消费者认知度低,整个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同时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后普遍得到,“对精酿啤酒没有很深了解,只是觉得口感不错”、“精酿啤酒或许是酿造的原料用量比较多,粮食含量多”、“好像精酿啤酒里面有活性酵母,对人体有益”等模糊的回答。消费者对精酿啤酒认知度低,部分不良商家也因此有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机会。
据了解,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均有生、熟之分。鲜啤酒一般使用酒桶盛放,熟啤酒则经过杀菌程序,以瓶装、罐装的形式出售。未经过杀菌的精酿啤酒虽然与工业生啤盛放方式相同,但产品成分中多含有活性酵母。有些商家会打着精酿啤酒的名义,向消费者出售桶装的工业鲜啤,以假乱真。此外,瓶装、罐装的精酿啤酒里没有活性酵母,部分精酿啤酒商家在销售时也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存有混淆、误导消费之嫌。
产品质量堪忧
国内很多精酿啤酒商家最初都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在一定规模内,商家使用自有酿酒设备在店内进行酿造和出售,属于合法行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自产自销的商家不受管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整个精酿啤酒产业处于野蛮增长的阶段。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成为精酿啤酒行业普遍现象。
李威指出,精酿鲜啤酒的保质期一般在一周左右,而经过杀菌的精酿啤酒保质期一般为一年。但瓶装精酿啤酒经过杀菌后,活性风味缺失,口感会大打折扣。
据调查结果得知,北京市场中的精酿啤酒馆,旺季补货周期大概在半个月到一个月,远超于精酿啤酒七天保质期,啤酒质量难以保障。同时经北京商报记者随机送检精酿啤酒后发现,一款标示为帝国精酿茯茶啤酒(双龙啤酒)355ml的美国进口精酿啤酒中,竟然含有细菌成分,质量堪忧。
方刚对此表示,目前消费者对精酿啤酒没有概念,国家针对精酿啤酒没有政策,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整个产业“小而杂、杂而乱”的特点逐渐凸显。精酿啤酒市场需求大,短期内将保持快速增长。因为大规模啤酒企业无法对接这种碎片化、个性化精酿消费市场。目前精酿啤酒份额非常小,之后消费者认知度提高,产品质量得以管控,精酿啤酒或将扩大在啤酒产业中的占比,未来也有产生主导精酿品牌的可能性。
今年精酿市场怎么样?优布劳精酿好吗?
近年来中国啤酒消费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增长明显。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啤酒消费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精酿啤酒定位中高端
精酿啤酒的定义最初来自于美国,相对于工业啤酒,精酿啤酒主要采用艾尔工艺,上层发酵,可在原料基础上添加苹果等多种材料,口味多样化,在新鲜度和口味上更胜一筹,成为高端啤酒市场的代表产品。
美国的绝大多数啤酒厂为精酿啤酒厂。根据美国酿酒协会(Brewersassociation)数据,截至2018年底,美国共有7450家啤酒厂,其中精酿酒厂数量为7346家,占比为98.6%。2018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同比增长4%,占啤酒销量的13.2%。
中国精酿啤酒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各大厂家纷纷布局精酿啤酒市场,包括拳击猫、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等企业。
相对对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的价格明显较高,国产精酿啤酒定位普遍在7元/瓶以上,产品定位为中高端。
国内啤酒消费结构分化,为精酿啤酒市场提供支撑
近年来中国啤酒产量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持续增长。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产品消费差异化程度拉大。
根据欧睿分类,将标准瓶(500毫升)价格7元以下、7元~14元、14元以上分别定义为低端、中高端、高端啤酒。
根据欧睿数据,中国中高端啤酒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12年中国中高端啤酒销售占比啤酒比例为为38%,到2018年,该比例上升至54%,年复合增长率为6.03%。
通过京东和天猫在售精酿啤酒占啤酒的比例粗略测算,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占比啤酒的比例约为2.4%。
2019年1-11月,中国啤酒产量为3524.7万千升,同比下降3.5%。2019年全年啤酒产量预测为3679万千升左右。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啤酒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有所下滑。出口量则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通过计算,2018年中国啤酒表观消费量为(产量+进口-出口)3855.78万千升,2019年预测为3684.91万千升左右。
通过中国啤酒消费量、中高端啤酒消费增速及精酿啤酒消费量占啤酒消费量比例测算,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在82.9万千升左右,精酿啤酒消费占啤酒消费量的比例为2.1%,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于《上海精酿协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