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广东进口啤酒销量走势如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精酿市场怎么样?优布劳精酿好吗?
近年来中国啤酒消费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增长明显。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啤酒消费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精酿啤酒定位中高端
精酿啤酒的定义最初来自于美国,相对于工业啤酒,精酿啤酒主要采用艾尔工艺,上层发酵,可在原料基础上添加苹果等多种材料,口味多样化,在新鲜度和口味上更胜一筹,成为高端啤酒市场的代表产品。
美国的绝大多数啤酒厂为精酿啤酒厂。根据美国酿酒协会(Brewersassociation)数据,截至2018年底,美国共有7450家啤酒厂,其中精酿酒厂数量为7346家,占比为98.6%。2018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同比增长4%,占啤酒销量的13.2%。
中国精酿啤酒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各大厂家纷纷布局精酿啤酒市场,包括拳击猫、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等企业。
相对对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的价格明显较高,国产精酿啤酒定位普遍在7元/瓶以上,产品定位为中高端。
国内啤酒消费结构分化,为精酿啤酒市场提供支撑
近年来中国啤酒产量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持续增长。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产品消费差异化程度拉大。
根据欧睿分类,将标准瓶(500毫升)价格7元以下、7元~14元、14元以上分别定义为低端、中高端、高端啤酒。
根据欧睿数据,中国中高端啤酒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12年中国中高端啤酒销售占比啤酒比例为为38%,到2018年,该比例上升至54%,年复合增长率为6.03%。
通过京东和天猫在售精酿啤酒占啤酒的比例粗略测算,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占比啤酒的比例约为2.4%。
2019年1-11月,中国啤酒产量为3524.7万千升,同比下降3.5%。2019年全年啤酒产量预测为3679万千升左右。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啤酒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有所下滑。出口量则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通过计算,2018年中国啤酒表观消费量为(产量+进口-出口)3855.78万千升,2019年预测为3684.91万千升左右。
通过中国啤酒消费量、中高端啤酒消费增速及精酿啤酒消费量占啤酒消费量比例测算,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在82.9万千升左右,精酿啤酒消费占啤酒消费量的比例为2.1%,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20年进口啤酒行业前景怎么样?
五大品牌合计占70%以上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啤酒市场主要品牌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以及嘉士伯,5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行业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2018年,华润雪花占据了23.2%的市场份额,居首位;其次为青岛啤酒和百威亚太,市场份额在16%以上;5大品牌以外的中小品牌瓜分剩下近30%的市场份额。
2019年青岛啤酒业绩靓丽,营业额和净利润双双走高
2019年青岛啤酒产品销量805万千升,营业收入为279.8亿元,同比增长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亿元,同比增长30.2%。总的来说,2019年青岛啤酒业绩靓丽,营业额和净利润双双走高。
综上所述,前瞻认为,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在碎片化消费、潮流啤酒消费需求对接,以及个性化产品研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企业需要用现代思维来对接消费者需求,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未来,高端品牌定位将是啤酒行业的机会和红利,也是国内啤酒企业需要及时跟进的地方。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百威啤酒哪里销量最大
目前看是广东,广东佛山有个百威今年产量有100万吨,大概18亿瓶。这里主要是百威品牌的啤酒。其他地方类似福建,产量也有100多万吨,但是主要生产的是雪津品牌(也是百威旗下品牌)。
2000年啤酒行业占有率
2000年啤酒行业占有率13%.未来五年将达到20%左右。
目前中国啤酒 行业 消费新趋势:
1、市场及产品结构将不断升级和优化
(1)高档及中高档啤酒销量与份额持续上升。据英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市场对高档啤酒的需求大增。据调查,未来五年由于高档 啤酒 消费量的增加,中国啤酒市场的 价格 将增长17%,高档占比将达20%。
(2)主流啤酒价格不断上涨。通过这几年的产品提价和档次提升,基本形成了6元以上/瓶的高档啤酒和4-6元/瓶为代表的中高档啤酒消费格局,中低档酒和3元以下的啤酒销量不断萎缩和下降。
(3)纯生啤酒消费快速增长。纯生啤酒口感柔和、纯正、新鲜,香气浓郁回味无究,色泽金黄清澈,啤酒泡沫丰富,更原汁原味和富有营养价值,因此深受消费者喜受。从1998年第一支纯生啤酒上市以来,销量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在递增。百威、哈尔滨、雪津、珠江等啤酒在武汉、四川、福建、广东等地不断扩建及新增纯生瓶装及易拉罐生产线,足以证明纯生啤酒消费势头强劲。
(4)进口和国际化高端啤酒不断增长。德国黑啤、新加坡等进口和国际化啤酒价格虽然比国产啤酒要贵3-5倍,但其优质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还是赢得了不少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2、注重品牌文化内涵 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提高,让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产品文化内涵,从纯粹的有形物质消费向通过物质消费,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的文化消费渐成气候。消费越来越体现了文化品味,酒类产品尤其是 啤酒 是最能充分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物质之一,人们对啤酒的消费更加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交流。
关于海珠啤酒的一些资料!!!
要给2004年的中国酒业梳理出个条理来是件难事。啤酒业的收购硝烟此起彼伏,葡萄酒业的标准之争、高端风潮渐迷人眼,黄酒业的春光乍现,还有白酒业的救亡运动,无论是发力高端还是五粮液绞杀子品牌的行为都为我们提供了充分、难以取舍的题材,也为我们在2004年度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 长城,张裕建酒庄决胜高端 事件回放:2004年7月,投资额达1.38亿元、占地6000多亩的中粮酒业烟台长城酒庄正式启动,该酒庄将落户山东烟台蓬莱的南王山谷。而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张裕公司与法国葡萄酒大王卡斯特联手出资4000多万元建成的2000多亩的张裕·卡斯特酒庄,已经于两年前开业。各葡萄酒生产商纷纷依托酒庄,提高自身在高端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 10月,张裕宣称,再投入3000万元用于蛇龙珠葡萄种植基地的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葡萄酒制造商在单一原料方面投资额最大的一次。为其高端策略再下一城。 点评:在国外,葡萄酒庄是葡萄酒传统工艺与高质量相结合的象征。因为葡萄酒庄是传统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销售的场所。要拥有葡萄酒庄,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葡萄园,并有一流的酿酒师,具有丰富的酿酒技术,以保证葡萄酒的质量。 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消费已经进入了中低高档兼备的良性金字塔循环。老的葡萄酒生产销售经营体系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面对洋酒兵团和他们身后几百上千年的葡萄酒底蕴,中国葡萄酒企业已经发起中国特色的“洋务运动”与其竞争。 三大啤酒巨头哄抢东莞事件回放:2004年5月30日,金威拉开了啤酒巨头“东莞争夺战”的序幕。 当天,金威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签订投资意向书,在东莞建设规划产能40万吨、首期产能20万吨的金威啤酒生产基地。 7月10日,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常平镇政府签约。按照约定,珠啤将在东莞投入10亿元建生产基地,年产啤酒50万吨。据了解,该生产基地于明年中期投产,届时将成为珠啤除广州之外的第二个重要生产点。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8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也宣布,投资6.8亿元在东莞建新啤酒厂,设计产能30万吨,11月动工。 点评:三大巨头纷纷大手笔落子东莞,正是突显出东莞乃至广东在国内啤酒市场的核心地位。据专业人士估计,2004年东莞啤酒消费量达25万吨,到2008年将成为广东第二大啤酒消费市场。同时东莞更是进入珠三角腹地,辐射江西、湖南、广西等“泛珠三角”的重要阵地。 并且在经过一番圈地运动之后的国内啤酒市场,可供开拓的空间越来越小,利润也越来越微薄。而据广东省啤酒行业协会的有关统计:啤酒销量只占全国市场总量8%的广东,利润却占整个行业的近1/3。以珠啤、金威等为代表的广东啤酒行业吨酒利润一直高达300元-400元,为全国平均利润水平的5到6倍。 AB、SAB哈啤收购战 事件回放:2004年6月,世界第一大啤酒巨头美国安海斯-布希国际公司(简称AB公司)投资51亿港元,在香港股市上全面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将百年哈啤这个地方品牌收入麾下。 此次收购可谓一波三折。5月4日,SAB在港宣布,以每股4.30港元的现金全面收购哈啤所有已发股份,与4月30日哈尔滨啤酒停牌前一天每股3.225港元的股价相比,溢价约33.3%。针对SAB对哈啤的全面收购方案,AB公司则开出了更高的反收购价格。其在6月1日宣布,以每股5.58港元向哈啤提出全面收购建议,较SAB所提出的以每股4.30港元的收购建议价高出接近三成的溢价。 6月2日,SAB表示考虑提高其斥资43.1亿元收购哈啤,然而哈啤最终还是拒绝了SAB公司的收购建议。无奈之下SAB在6月7日宣布,撤回以每股4.30港元自愿收购哈尔滨啤酒股份的建议,并接纳AB以每股5.58港元收购哈尔滨啤酒的建议。 点评:无疑AB的此次天价收购,不仅将影响到国内啤酒市场的行业格局,还将影响国内几大啤酒巨头日后的收购成本,使得内地啤酒市场的股权竞争更趋激烈。 哈啤通过股权转让,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啤酒企业中的重要一员。在成功收购哈啤后,AB则有机会将哈啤部分股权与青啤互换,或再组策略联盟,借哈啤在东北市场的地位,协助青啤扩展东北,与华润啤酒展开竞争。 华夏长城称雄广东 事件回放:12月28日,华夏长城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了进入广东市场15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 广东是我国酒类销售大省,国产葡萄酒三大品牌——长城、张裕和王朝对此阵地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过,而最早进入广东的华夏长城葡萄酒,一直以来就占据着老大的位置。与此同时,2004年是进口洋葡萄酒关税大幅下调的一年,洋葡萄酒以低价战略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尤其是华南市场,在这场中外葡萄酒的决战之中,华夏长城葡萄酒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中粮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夏长城酒业有限公司连庆介绍说,1989年,第一瓶华夏长城干红进入广东市场,从此开始与广大岭南酒迷结下红酒之缘。15年来,在繁华都市的时尚组合里,华夏长城一直担当着广东干红葡萄酒舞台上的主角,成为红酒摩登时代的宠儿。2004年华夏长城干红在全国市场销量超过300万箱,广东销量突破100万箱,出口销售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 “回首华夏长城葡萄酒入主广东市场的15年,是在洋酒最集中的地区争夺市场主动权的15年,是最先为长城品牌在全国市场树立典范窗口的15年。”中粮酒业总经理曲?表示,华夏长城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广东市场功不可没。 点评:说长城,离不开其航空母舰级的集团背景——中粮。中粮酒业是世界500强中粮集团旗下负责酒类板块管理的全资企业。半个世纪以来,该公司通过自身遍布海外的市场网络,是最早成功把青岛啤酒、古越龙山和塔牌绍兴酒打入国际市场。同时,把世界许多知名酒类陆续引进国内市场,在国内与国际酒市场之间架起一道金桥。对长城品牌递进式投入和建设,中粮酒业是按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战略轨迹走过来的。 半汁葡萄酒退出市场事件回放:从今年7月1日起,半汁葡萄酒产品将不在市场上流通。由于该酒不符合葡萄酒必须采用纯葡萄汁经发酵制成的国际通行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各生产企业于2003年5月后停止生产此酒,其在市场上的流通时间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 半汁葡萄酒除了葡萄原汁外,还加入了水、糖、香精等成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精”加一水。由于半汁葡萄酒中的含汁量目前尚无法准确检测,一些生产者弄虚作假,任意降低葡萄汁的含量,甚至根本不用葡萄汁,造成葡萄酒业的无序竞争。 点评:取缔半汁葡萄酒,这将加速我国的葡萄酒产业的洗牌。据统计,中国市场上半汁葡萄酒占据了2/3的市场份额。新规范的执行,将使原先消费半汁酒的那块巨大的市场陡然悬空。并且,随着葡萄酒行业标准不断的规范,以前偷工减料的一些杂牌小厂,因为生产成本的提高将难以生存,也为我国大型葡萄酒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事件回放:早在2001年,茅台酒就将“喝酒保肝”作为其重要的宣传口号,也是国内市场上最早打健康牌的企业。 茅台酒护肝风波到了2004年,这种宣传更加变本加厉。茅台酒的相关介绍文章称:“科学验证,茅台有益健康——正确、适度饮用茅台酒的人,不仅不会导致肝纤维化并继发肝硬化,反而有护肝的保健作用。这一结论已获得了由国内9名著名肝病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肯定。”在茅台酒的企业网站上,也有喝茅台酒有益健康的宣传。 2004年10月,这种宣传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国内一媒体刊出了一篇题为《白酒护肝被指商业炒作,茅台酒遭专家质疑》的报道,称在第13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上,有专家强烈质疑“喝酒保肝”,认为涉嫌学术商业化。 在此文发表后,国内众多媒体和学者对茅台健康问题纷纷提出了质疑。 点评:在食品行业,概念营销的方式屡见不鲜,也无可厚非。健康是人们选择食品时分量很重的一个诉求点,自然也特别受到食品宣传口号的青睐。 白酒能护肝吗?茅台酒的健康宣传,在常识面前都显得苍白,更何况是一些医学专家。我们不怀疑在这些质疑声的背后有茅台对手的身影,但企业在宣传的时候,需要的是科学、客观和负责任的态度和原则。古越龙山6000万夺央视黄金段广告权 事件回放:2004年11月18日,古越龙山、浙江致中和酒业等黄酒企业分别在央视2005年广告招标中大额中标。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以4593万元,拿下新闻联播前15秒、焦点访谈前后各10秒和5秒的半年广告播放权,而去年一年该公司的广告总投入仅为3000多万元。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次招标中也大有斩获,以6000多万元的价格,夺得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段广告权。 据了解,2003年中国黄酒产销量160万吨,去年全年产销量大概能够突破180万吨,仅在去年上半年,黄酒销量就同比增加了39%。 早在10月15日,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就向外界透露,2005年的“标王目标”及广告贷款的重点扶持对象为汽车、轮胎、金融保险以及黄酒业,央视将联合民生、招商两家银行,对重点行业的企业推出“广告贷款”。 但是,业界对黄酒能否推广普及到全国提出了很大的疑问,因为黄酒一直主要在江浙地区及国外部分市场销售。 点评:啤酒、红酒和白酒这“三驾马车”一直主导着酒业的发展。近两年来,黄酒作为酒类市场的“第四势力”正悄然崛起。此次,黄酒业在央视的大额中标,对于黄酒业的发展又将是一个重要契机。不久的将来,黄酒很可能成为带动酒业发展的新的引擎。
啤酒行业盈利水平
盈利水平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啤酒产量为4921.9万千升,同比下降0.96%。尽管销量下滑,啤酒业收入及利润仍然保持增长。去年,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6.2亿元,同比增长5.10%;实现利税总额346.5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税金总额增长1.32%,利润总额增长11%。
销量降、盈利升的情况在各啤酒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也可见一斑。以燕京啤酒为例,去年公司共生产销售啤酒532.11万千升,该数字同2013年相比下降6.88%,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下降1.78%,而净利润则增长6.68%。
过去三年,进口啤酒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三年累计增长426.81%。在当前中国啤酒市场容量趋于饱和的形势下,差异化产品、中高端啤酒产品以及更为细分市场特色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推动并支撑啤酒行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不断创新。
关于《广东进口啤酒销量走势如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