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7年上半年啤酒产量增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青岛啤酒为什么又涨价了?
继年初雪花、青啤、燕啤等传出十年来首次集体涨价后,啤酒行业价格的变动就一直牵动行业的视线。
此前,分析师们表示,这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新环境保护税后的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进口品牌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据悉,近日青岛啤酒已正式宣布再度涨价。此次提价产品为青岛优质,单款单箱全国提价2元,后期将下发书面通知。
同时,有消息称青岛啤酒还下发了另一则通知:青岛市将于2018年6月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届时青岛所有厂区将暂停生产及发货一个月。经多方求证,目前只有山东部分区域收到了通知。
但据青岛啤酒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提价日期在5月20日,且其他品牌未直接提价,只是适当减少了市场投入费用。
另外,受世界杯概念股午后全线拉升影响,青岛啤酒封涨停板(叠加涨价)。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将于6月14日揭幕,这是世界杯首次在俄罗斯境内举行,也是世界杯首次在东欧国家举行。
今日港、A两地啤酒股出现大肆上涨走势,目前青岛啤酒(00168.HK)的涨幅已扩大至近8%。华润啤酒(00291.HK)涨幅也超7%。燕京啤酒和重庆啤酒的涨幅均在7%以上。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但是,自2014年7月起,中国啤酒行业出现了连续24个月的产量下滑,随后起伏。2017上半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稳健回升,啤酒市场也呈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1-6月,国内啤酒行业实现啤酒产量2,269万千升,同比增长0.8%。
数据告诉你真相:中国人不爱喝啤酒了吗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进行,啤酒加上小龙虾,正在成为很多人观赛的宵夜标配。西部君在此前的分析里面提到,2017年,网红美食小龙虾的产值,就高达2600多亿,中国人在过去一年更是消耗了400多亿只小龙虾,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约520万人。
其实不只是小龙虾,世界杯到来,啤酒产业也获益匪浅。但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与小龙虾的火速蹿红相比,中国的啤酒产销量,露出了明显的增长疲态。我们来看看20年来中国的啤酒产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直到2011年,中国的啤酒产量,都是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除了2008和2009年之间的增幅较小外,其他年份的涨幅都很明显。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为 37.4 升,等到2016 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 33.2 升,位列世界60 位,接近韩国人均41.4 升和日本46.6 升的水平。
不过,自2012年后,啤酒产量开始下跌,2013年有一定上扬,成为最近20年啤酒产量的最高点,随后便开启了四年连年下跌的走势。可见,国内啤酒产量的天花板来临。
啤酒产量下滑,除了国内市场饱和的因素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啤酒的主要消费人群是20岁到50岁,而这几年这个群体的比例一直在降低。
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在逐渐提高。1997年,65岁以上人口为8085万,0—14岁的人口为32093万,社会高度年轻化,啤酒市场空间广阔;但到了2016年,65岁以上人口增加到14933万,接近翻了一番,而0—14岁的人口却降到23091万。
老龄化最典型的是东北地区。比如这两天的《辽沈晚报》提到,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辽宁省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中国人越来越不爱喝啤酒了?其实未必。有一个数据不得不提,中国的啤酒进口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1-5月,我国啤酒进口数量为299451千升,同比增长21.1%。
2013年以来,国内啤酒产量开启下滑趋势,但这几年啤酒的进口量,却在逐渐提升。2013年,进口量为182297千升,到2017年时,高达716196千升,足足翻了四倍。
可见在人口老龄化,啤酒消费群体压缩的同时,国内啤酒产量下滑,还有个重要因素是进口啤酒挤压了国产啤酒的市场空间。
这与当下消费升级趋势相吻合,事实上不只是啤酒,很多进口水果比如车厘子和牛油果,最近几年的进口数量也是增长火爆。所以,未必是中国人不爱喝啤酒了,而是他们的兴趣,开始转向国外。对于国产啤酒而言,这无疑是不小的打击,也倒逼它们提升口感和品质。
中国一年销售多少升啤酒
2021年中国啤酒产量为3562.4万千升,同比增长4.4%。
啤酒的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各种酶。其中,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
啤酒销售收入情况
在啤酒行业消费升级趋势的带动下,国内啤酒市场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21年中国啤酒销售收入为1794.9亿元,同比增长22.2%。
关于《2017年上半年啤酒产量增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