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绕梁古琴酒狂(古筝古琴合奏酒狂)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3-02-02 06:38   点击:7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古筝古琴合奏酒狂

一、魏晋时期古琴代表作:阮籍《酒狂》、嵇康《广陵散》两首。

二、《酒狂》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当时朝政昏庸黑暗,士大夫阮籍深感与时不合。他为避免祸患,便隐居山林,弹琴吟诗,乐酒忘忧,引以为乐。

三、《广陵散》即《聂政刺韩傀曲》,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四、《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

五、《广陵散》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

六、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画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2. 古琴《酒狂》

《酒狂》:古琴曲。晋代阮藉所作,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酒狂:晋代阮藉作。素材精炼,结构短小严谨(乐曲全长仅2’15”《神奇秘谱·酒狂》(1425)解题云:“藉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

阮籍是当时反对黑暗统治的有名之士,他为免遭统治者的迫害,以酒醉佯狂表示对统治者的批判和不合作。这一点在杨抡的《太古遗音》(1606)的乐曲解题中说得更为透澈:“盖启典午之世,君暗后凶”、“一时垣士大夫若言行稍危,往往罹夫奇祸’、“是以阮氏诸贤”、“镇日酩酊”、“庶不为人所忌”。

古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的《酒狂》谱为兰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谱整理打谱,把乐曲处理成在古琴乐曲中罕见的6/8拍子。由于弱拍常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感,表现了人在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同时他不着重表现表面的狂态,而是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以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

乐曲采用基本曲调的变化重复,曲首两小节的节奏型通贯全曲。另外,第一、二、三段出现两小节的固定终止型。乐曲结束段有“仙人吐酒”的文字提示。“长锁”指法演奏的一连串同音反复,音乐流动如注,满腔怒火尽泄,表现了外形酒醉佯狂,内心疾恶如仇的意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古琴曲目。

3. 古筝 酒狂

您好,可以参考以下曲子。

一级《虞美人》简单但是挺好听的,很有古筝曲的感觉

二级《金蛇狂舞》很经典。但是如果喜欢舒缓一点的曲子就不适合。《挤牛奶》电影《草原儿女》的插曲。这首曲子挺有自己风格的。

三级《小斑鸠》有一点点装饰音的部分,不过练起来挺方便的~也有一点点摇指,不过不多。

四级《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我当时弹的时候很喜欢,曲子快的部分不多,也没摇指,但是要注意轻和重以及渐快渐慢这种的。很好听~

4. 古筝酒狂演奏视频

传说中新三国里,孔明先生空城计在城楼上弹流水~~~

不过他老弹的那个声音是真听不出什么曲子,从来没完整放过,每次都听到几个零碎的绰注和散音,很有肯能不是一个曲子,而是元素拼凑。

再比如小乔我就听到过弹两个曲子,一个是酒狂放慢版,她说是陌上桑,还有一个是醉渔唱晚,三国的人弹了一个典出晚唐的曲子。

5. 古琴曲酒狂弹唱

《酒狂》,古琴曲。相传为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

6. 酒狂是古筝名曲

必须古筝啊,古筝入门曲沧海一声笑,现代歌曲也有,简谱就可以 古琴入门曲秋风词,酒狂,不同流派老师打谱还略有差异,演奏风格也差异化明显,另外用的减字谱 还有乐器,古筝其实买个敦煌的入门就不错了,古琴里面水很深,毕竟手作为主 古筝声音清亮,古琴相对厚重,大概率古筝女生擅长,古琴反而男生力度掌握得更好, 但仅仅是入门快点,想学好都不容易,尤其古琴难学易忘 建议把两种代表的曲子多听听,看看自己更喜欢哪种风格 最后缅怀一下授业恩师刘赤城老先生,我可能是他最不用功的徒弟了…

7. 古筝酒狂曲谱

1、乐器的总难度差异是不大的。很多感觉到难度差异,只是因为难点的分布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在基础阶段,难点越多,越容易让这个乐器被冠以难度高的称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础阶段的难度低并不意味着这个乐器达到演奏级别的难度低。

因为独奏乐器到了高级别是在拼理想中最能打动人的音色与表现力等,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在那个级别,与其说乐器难,更应该说是成为那样的乐师难。

我个人用考级乐曲中的前四级曲目来定义基础阶段。不把整个考级曲目定为基础阶段是因为在很多演奏会和专业比赛上,也同样会出现演奏考级书上的高级曲目。

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考级曲目就是业余曲目,考级曲目中的技术指法就是业余指法。

在专业演奏中,很多用的也还是这些指法与曲目,只是乐师们的技术完成度还有对整个乐曲情感的处理方式更细腻深入了,这点在曲目存量不多的一些器乐上特别明显。

另一方面,各大器乐考级教材,尤其是民乐,似乎也是将三级或四级前划为入门级。

学器乐可以不为考级,但是这种难度划分总归也是前人的经验积累,我认为还是可以借鉴的。2、难点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难点存在于各种重要技术中,因此下文会尽量描述不同的重要技术,并大致指明难处与易处。首先,何为重要技术?我认为是能实现基本音乐功能的技术——包括实现基本音量、音高与音色。下文中将分音长进行讨论。

前四级乐曲中的琵琶技术特点:

音量方面:

1)一小节内的音符难点:琵琶的弹法是手指自内向外弹的,与常用的抓取动作相反。

这个难点主要在于大拇指上。

琵琶的大拇指实际上是在指根关节引导下的划圈运动。

食指与大拇指的运动类似用食指指尖上侧与大拇指间捏住一个绿豆并搓揉的动作。

食指中指可能还好,但是大拇指可能会缺乏灵活度与力量来完成这种触弦。

容易之处(其实也是和其也乐器进行对比。):琵琶的主要发声方式是依赖手这个可视并且灵活的器官。

虽然琵琶会使用假指甲,但是整体上手与发声结构的接触还是很近的,并且由于可视,调整时也很方便。

这样,琵琶想发出声音是非常容易的。

这方面的正例太多,反例主要是需要调口型、舌位、口风的管乐。

2)一小节以上的长音难点:弹拨乐本身就是单个音出现的乐器,其基本长音是靠乐器的自然余音,但是,由于各种乐器的有效弦长和音箱设计等不同,在表面上则是乐器本身的音域所在音高区间不同,不同弹拨乐器的自然余音的长短便会产生差异。

琵琶余音相对古琴、吉他都较短,再加上传统审美上强调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因此,琵琶在中速乐曲中,就需要引入重要的技术来表现长音。琵琶的长音技巧如下:轮指。

以食、中、名、小、大的手指顺序依次触弦并循环。

核心是右手每个手指力量统一,同时对每个手指的控制力也需要一样。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于无名指与小指力量天生比大拇指和食指力量弱,同时无名指与小指无法分开控制。摇指。

主要用的摇法是手臂发力,手腕定住,带动手指反复经过一条弦。

手臂要有力,但是不僵硬。

手指小关节需要力量集中,保证甲片入弦浅的情况下又不被弦带偏。

浦东派的假指甲正峰正反迅速过弦式摇指则需要更多小关节的力量。

滚指。

食指与拇指交替触弦。需要食指与拇指小关节带动腕关节一起运动。

又是一个要关注小关节的技术。

可以看出,琵琶的音响技术,或者说发声技术的难点在于对少锻炼关节肌肉的开发,尤其是手部小关节。

短音要锻炼大拇指,长音要锻炼整个手。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性,才会有琵琶需要“童子功”一说——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很多肌肉都还没有发育完成,因此都可以锻炼起来,成人的话,要重新把一些已经久未锻炼的关节与肌肉练起来会有些吃力。要克服这个难点,除了多练外,钢琴基础或者别的本身五指经常得到锻炼的活动都能有所帮助。音高方面:1)一小节内的音符难点:除了四条空弦外,琵琶的单个音符需要左右手手指配合精密。琵琶是左手取音与装饰效果,右手出声的乐器,换言之,除了不按弦的空弦音,琵琶别的音符都需要双手配合完成,有的需要左右手同时起落,有的不同时,要做到精准每个发音,需要左右手手指的严密配合。这种配合和钢琴、竖琴、古筝左手进演奏区时形式不一样,但是能力要求接近。现央音的张强教授提到过“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建议学任何乐器的人都从钢琴开始学,它会帮助你练习左右手的分工”。容易之处:琵琶是固定音高的乐器。琵琶有品和相,调好弦后,左手按在哪,就应该出相应的音,在对个人音准的要求方面要求没有那么高。钢琴、竖琴、古筝、吉他等在这方面与琵琶相似,比较容易准确地奏出某个单音。这方面的反例主要有音高难把握的胡琴、提琴这两大类没有品相的弓弦乐和古琴、三弦这俩特殊的无品弹拨乐。2)一小节以上的长音同上。音色方面音色整体而言是个有下限而无上限的技术指标,有的演奏家一辈子就在求一个音色,同时音色也与乐器制作等有关。所以,个人认为在这个方面,看下限比较实际。1)一小节内的音符容易之处:琵琶的短音基本音色是还不错的。在琴的质量达到一定水准后,最差的也还能听。形象地说的话,就是只要知道音阶怎么走后,基本上上手弹个单音不加花的《沧海一声笑》之类的还是可以听的。这方面与琵琶类似的有钢琴、竖琴、古筝,而反例就是会经历“吹/拉得很刺耳”的情况的管乐与弦乐。2)一小节以上的长音难点:这个时值的音符大部分已经需要特殊技术了。因此这部分的音色也和特殊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关系。初学轮指、摇指、滚指的学习者出现不均匀和噪音的现象是很正常的。综上可以看出,在基础阶段,琵琶确实难点较多,但是其主要的难点还是手、腕、臂等部位非常用肌肉与关节的激活与锻炼和双手配合。和钢琴、古筝相比,多了个非常用肌肉与关节的锻炼,因此显得更难一些。但是,与管乐相比,琵琶固然多了手部的锻炼要求,但对呼吸等器官不易见的运动要求不高;与弦乐相比,对按弦侧肢体灵活度要求类似(琵琶的左手练习中也有小提琴移植的练习曲),在另一侧肢体上则比弓弦乐器对手指有更高要求(虽然现在很多弓弦乐也有弹拨音,但是毕竟不是主要奏法,而且丰富程度还是不及真正的弹拨乐。),但对音感的要求不高。因此,我认为,只要楼主手没问题又肯练的话,不用特别畏惧琵琶的难度。另外特别提一下,古典吉他也有和琵琶轮指很类似的震音(tremolo),但是由于一些人也就拿个吉他当伴唱乐器,只是拨个和弦或者弹单音,所以觉得吉他似乎没那么难。试想,如果吉他入门也包括“掌握震音”的话,估计难度感觉就是另一回事了吧?所以,这里面也存在某些乐器常见的表演形式差异。如果把琵琶只当成一个提供单音或者和弦滑音的乐器的话,上面这些难点也要另算。3、晚不晚?根据上面这些特征,“晚不晚”“难不难”的问题需要回归到楼主你本人身上。1)楼主你本人的生理条件。最基本的,手部小关节、腕关节有没有受过伤或有病痛?手指长度是否均匀?(有见过小指只有无名指一半长的学习者,在学习轮指和左手按音时,会碰到很大困难。)2)楼主你本人的需求。A、如果楼主是只想弹弹流行歌啥的,那么只要能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就差不多了。琵琶形成单个音符的技术不高,基本音色有保障,靠着虽短但也还是有的余音也能成,所以“不晚”“不难”。B、如果只是想随便弹弹几首曲子,然后有那么一两首也能算是比较经典并有一定时长与内容的,那么个人认为,以民乐而言,至少是要弹得下来两到三首考级体系中三级到四级的必考曲目。古琴的《酒狂》、古筝的《渔舟唱晚》、琵琶的《阳春白雪》、二胡的《赛马》大部分都在这个位置。到达这个程度的话,琵琶要一定程度上克服长音技术,达到这个程度,“不晚”“有点难”。想偷懒的话,民乐可以投入古琴和古筝的怀抱,出来的效果确实是会比琵琶的好。C、如果楼主还是希望弹到业余中高级水准,也就是能弹一些更知名的曲子的话,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没有简单的乐器了,只不过难点来的早或晚而已。达到这个程度,“不晚”“有难度”D、如果希望高级曲目弹出那么点味道,在不错音的基础上也还能稍微表达出那么一回事,被周围的人说“TA弹琴不错”。这个就是要靠各种练了,这时候,我个人觉得已经很难定义“难”与“不难”了,如果是因为兴趣而学,学到这处程度,“难”是周围人看着“难”,“不难”是自己因为喜爱而并不觉得“难”。所以,“不晚”“难?“E、如果希望成为演奏家。这个有各种条件了,学校、背景、机遇等等。只能大致地说“晚”与“很难”了,不过毕竟也不能否认极低机率的存在。最后,我始终认为,如果真爱一样器乐并学习了它,就算是业余者,也不会只满足于有限地使用它而已。既然是一些迟早就会碰到的难度,那么通过挑选乐器而希望在前期能绕过一会是一会,不是自欺欺人吗?至于糊弄外行人,琵琶有得是简单的方法——好歹是单音易成,音色也不错的乐器,《琵琶语》、《秦淮景》都是可以通过编曲绕过轮指再拿出来表演的曲子,连《春江花月夜》也能抠出几段编成不用轮指的“简易谱”,再不济还可以去翻弹中国风的歌啊,配个BGM,只弹单音配个左手揉揉弦不就好了?问题是,学乐器就只是为了“糊弄外行人”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