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联左手拿着伏特加是什么歌?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3-02-14 09:41   点击:1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苏联左手拿着伏特加是什么歌?

这首歌,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这当然是一首爱情歌曲。这首歌曲,没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缠绵,而是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因而多年来被广泛传唱,深受欢迎。就是姑娘等情郎的歌,应该是男的打战去了!

歌词是这样的: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两种版本:“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唱着喀秋莎,高声喊乌拉。冲啊,达瓦里氏,荡平欧罗巴,白宫是我家”。

还有一种唱法是“左手伏特加、右手波波沙,搂着娜塔莎,唱着喀秋莎,提枪喊乌拉!”

这两种歌词版本,似乎都是冷战时期,欧亚各国对二战时期苏联大兵恐怖形象的诠释,除了酗酒、邋遢和野蛮,苏联大兵武器的霸蛮,而且醉酒、好色的本性也算让世界上对其侧目而视。

并且,那个年代,苏联也的确有着四面出击,把苏维埃红旗插遍全球的终极目标

二、苏联士兵的勇气源泉——伏特加,如何帮助苏联士兵挺过战争岁月呢?

一、伏特加和俄国人

在俄国的文化里,伏特加是俄国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毕竟俄国的天气实在太寒冷了,光靠烤火和穿厚厚的棉衣,估计不能让人好好的活着。于是在冬天在火炉旁边,痛饮一瓶伏特加就成了俄国人的首选。每年不知道有多少的俄国人喝着伏特加,挺过了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冬天。靠着伏特加的帮助,这些俄国人在被欧洲人视为不毛之地的冻土上活了下来,并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国家。

而另一方面,伏特加也是俄国军队最爱的东西。这种纯粮食酿造的高度数酒,不仅可以用来让士兵在严寒里取暖,也可以用来清理伤口,甚至可以作为士兵的应急口粮使用――它毕竟是纯粮食酿造的,你喝下去也能提供热量和维生素。当然,它最关键的用途或许是提升士兵们的勇气与信心,在十五世纪的时候,俄国人就有喝干酒杯里的伏特加,然后摔碎酒杯向敌人发起决死进攻的传统了。

在20世纪初,苏联政府取代了旧日沙皇俄国,俄国的许多陋习都被苏联改掉了,其中包括过量饮酒这一点。但是苏联也不得不承认,酒在战争中对于军队的帮助。比如说国内战争时期,面对和白军的惨烈战斗,苏军士兵们往往是靠伏特加坚持了下来。而到了冬季战争时期,苏军士兵们就更不好过了,因为他们是在芬兰的雪原里战斗。芬兰人的滑雪小分队和猎兵分队神出鬼没,任何敢于在雪地里生火的苏军士兵都会遭到芬军的突袭。

没有了火源,苏军士兵们就只能在冰冷的堑壕和荒野里瑟瑟发抖,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芬军士兵来动手,苏军士兵自己就冻死在荒野里了。为了让士兵免遭这种厄运,苏联高层紧急为前线部队提供伏特加。通过伏特加的滋润,士兵们能够很好的抵御严寒与芬军的进攻。而喝了伏特加的苏军士兵也变得神勇无比,再加上铁木辛哥元帅的指挥,芬军的曼纳海姆防线终于被敲的粉碎。通过最后这一战,伏特加开始被苏军重新纳入了自己的物资里。

二、一百克伏特加

但是好景不长,冬季战争的胜利并不等于战争的结束。1941年6月22日,德国小胡子撕碎了和苏联大胡子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几百万德军和仆从国军队杀进了苏联领土内。德军的进攻可以说是出其不意,边境的三个方面军当即被德军打的溃不成军,甚至白俄罗斯在一周内就被德军夺取了,更为要命的是大批有经验的苏军官兵被德军整建制歼灭。比如说西方面军的62万大军,就被司令员巴甫洛夫给三天内送进了德军的包围圈,逃出来的人更是十不存一。

三、记得有一部前苏联影片中有个情节是苏联囚犯为了得到一块面包连喝了2

《龙在少林》是由冯世雄执导,元彪、释小龙、郝邵文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剧片。

影片讲述了少林小子小龙和街童肥虫一同寻找佛缘的故事。

小龙在少林寺练得一身好武功,但毕竟年纪尚轻、童心未泯,虽有慧根,但仍欠磨练。老主持见此,决定派小龙下山寻找佛缘。初次踏足城市的小龙事事感到新鲜好奇,虽与师兄同行,但两人却如老乡出城,闹出笑话连篇。最后小龙与师兄失散,流落街头,幸好他在饥寒交迫之下认识了街童肥虫。小龙武功了得令肥虫十分羡慕,肥虫决心跟随左右,助小龙寻找佛缘。

四、伏特加的由来

伏特加酒历史故事及配方

说起伏特加,人们不由的就想到了俄国。一具透明的酒瓶,红标签,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史密诺夫伏特加。

早在100多年前,彼得。史密诺夫是伏儿加农夫之子,在乡间的餐厅里当酒保,闲暇无事喜欢买彩票做发财梦,果然有一天中奖了。于是他雄心勃勃辞掉了工作,买了一个酒窖,准备自己做个小老板。他不仅买酒,自己也爱喝酒,喝来喝去,喝出了心得,想自己来制酒,因此1860年买了一家小酒厂。他生产的酒很快就受到大家的喜爱,在维也纳、巴黎、巴塞罗那、布鲁塞尔出名了,他生产的伏特加在万国博览会上的了奖。

史密诺夫生产的伏特加酒之所以受到肯定,是因为透明、纯净、无杂质,而他发明的碳滤法,可以把酒滤得干干净净。1886年,史密诺夫的伏特加酒受到了俄皇的注意,正式命他为皇室酒商,他因此受到无比的尊崇。彼得。史密诺夫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伏特加王国,1898年去世时,他的5个儿子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和一家拥有1500名员工的酒厂。

长子主管工厂,其他的儿子也陆续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哥哥,酒厂于是完全属于长子彼得。十月革命后彼得去世,其妻离开俄国,再嫁一意大利人,从此史密诺夫家族在俄国逐渐的销声匿迹了。

史密诺夫兄弟之一的维拉迪米卖出股份后,迷恋赌马,导致破产,于是离开俄国,到了突尼斯、波兰等地,最后在法国南部尼斯定居。由于从小耳闻目染,也懂制造伏特加酒的方法,于是在尼斯开了家酒厂。但30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他就决定把自己的配方和厂牌卖给了一个美国酒商克奈特。

克奈特看到这种俄国的无色、无味的酒,便想引进新大陆。但他的计划没成功,到1938年就决定在转手卖给一家叫何伯郎的小公司。第二年就爆发了世界大战,影响了欧洲市场的发展,而美国国内的伏特加酒市场却渐渐的开发了出来。

伏特加用做调酒饮料最合适,调料酒在美国市场上渐渐受欢迎,于是史密诺夫伏特加变渐渐闯出了一片天。再加上好莱坞明星的推波助澜,史密诺夫风靡美国。由此也就出现了美国和俄国伏特加酒的商业征战。原因是俄国一名叫波力斯。史密诺夫的人开始重新生产史密诺夫,他说史密诺夫是俄国的象征,是托尔斯泰和契可夫作品中的名字。

我把先人做酒的方法重新拿出来使用,让大家可以品尝到最真实的史密诺夫。因此市场出现了两种史密诺夫,一个就是美国的拉丁字母,一种是俄国的俄文字母。美国何伯朗公司表示市场上出现两个史密诺夫会影响消费者。而俄国的史密诺夫则要求何伯朗公司停止使用史密诺夫之名:当年的买卖没有任何证据,况且维拉迪米已经将自己的股份卖给兄长了,自己不可以在卖'史密诺夫'这个名字了。他要求何伯朗公司赔偿从1939年以来使用的这个名字的认可费。

伏特加酒配方

史密诺夫伏特加酒每年在全世界120个国家卖出1.5亿瓶伏特加酒。不过你不妨也可以试试在家中调出独特的酒来。想知道血腥玛丽是如何调出来的么?哈哈,看看这配方吧!

1- 1/2盎司史密诺夫伏特加酒; 3 盎司番茄汁 ;

少量的柠檬汁; 少许伍斯特郡调料;

一或2滴辣沙司; 少许胡椒粉和盐调味;

一勺调味剂; 用芹菜根搅拌即可

据说,500年前,俄罗斯的僧侣们第一次酿出这种液体是用来做消毒液的。不知哪个好饮的僧人偷喝了第一口“消毒水”,此后500年间伏特加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俄罗斯的第一饮料。俄罗斯人喝伏特加的方式从来不是浅酌,而是真正杯底朝天的痛饮。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个俄罗斯男子每两天就会“干掉”一整瓶的伏特加酒。而在俄罗斯,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快乐的婚礼,还是悲伤的葬礼上,都会见到痛饮伏特加的人们。

其实,500年的伏特加仿佛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伴随着俄罗斯人经历了东欧和亚洲君主的铁蹄、沙皇的统治、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以及苏联解体。俄罗斯将士的骁勇善战和不畏严寒是世界闻名的,度数极高、一点就着的伏特的作用应该说功不可没。据说,二战中,苏联军队的战功奖励就是每天100克伏特加酒。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专门研究了伏特加的历史,他称伏特加酒为“俄罗斯的上帝”,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叶罗费耶夫的观点听上去有些耸人听闻,但其实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