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北保定易县有什么著名景区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3-12-26 09:35   点击: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风景名胜

荆轲塔

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位于易县易州镇荆轲山村西的荆轲山上,是一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进行过修葺,现塔旁还存有记述当时重修状况的石碑,塔东侧原建有圣塔院寺,现仅保留些遗迹,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这些又给古塔增添了悲壮的故事,美妙的传说。

狼牙山

狼牙山览胜.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59年前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舎身跳崖的英勇悲壮画面。狼牙山不仅是座英雄的山,而且是座雄奇险峻、景色秀丽的名山。是省级爱国广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森林公园。

狼牙山坐落在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处;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令人不寒而栗;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但“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需贴壁而过,令人胆战心惊。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峡云雾飘渺,神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绮丽。“郎山竞秀”为古易州十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称。漫山遍布苍松翠柏,流泉飞瀑,羊道曲折盘旋,山上有“仙人桥”、“饮虎池”、“拦马墙”、“孙膑洞”和大型天然溶洞群等自然景观。

老子道德经幢

老子道德经幢位于易县城内的龙兴观遗址,1200多看的沦桑。

道德经幢,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其时,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老子是他的远祖,故亲自为“老子道德经”作注,并刻石立幢经传后世。易县道德经幢体积高大为八角柱体,汉白玉石质,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幢高4.29米,直经90厘米,每面宽40至42厘米不等。由两块大理石衔接雕成。幢身大安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计八十一章,文为苏灵芝所书,其书法潇洒飘逸中有钢筋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铁骨之风,笔法流通。

在国内现存道藏1845卷中尚无皇帝御注本,此幢高大雄伟保存完好在国内第一,因而,此幢和龙兴观中几统刻由省级上升为国家保护单位,易州道德经幢建筑典朴,雕刻精细、游客至此既可观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赏古代书法之珍品,又可窥古代石刻、建筑之奥秘,增长知识,陶冶精操场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陂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此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紫荆关志原有东、西、南、北四门,南门称为“南天门”,门额题“畿南第一雄关”,现已不存;北门即“河山带励门”保存完好,门额两层。上题“河山带励”下题“紫荆关”,是紫荆关的精华部分;西门,“阳合门”原建有瓮城,现也不存,从关城的整体布局看,是以城内真武山为中心,城墙向四周延伸,形成四个半圆形。大城套着小城,这种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进可攻,退可守,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关外城建有三翼墙,以小盘石的瓦窑关的一段城墙保存最好。“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的紫荆关,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城燕下都

千年古城燕下都.从易县城乘车向东南行驶8公里,一种奇特的景观便会展现在眼前:在广阔的原野上,一座座高大的黄土丘排列有序,巍峨壮观。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址。燕昭王建黄金台招贤纳士和荆轲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漫步在故城的小道上,二千多年前的瓦当碎片俯首皆是。登上故城中心的武阳台举目远眺,四周高大的建筑群遗址和古墓群尽收眼底,燕下都当年宏伟规模和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清西陵

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其中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从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 ,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工艺精巧的道光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整个陵区树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过的行宫古建筑可接待游人食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