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啤酒产能(中国啤酒总产值多少亿)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2-08 22:36   点击:27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啤酒总产值多少亿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年共产销啤酒90.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6.48亿元,实现税金6.54亿元,利税总额12.33亿元。实现效益的同比大幅增长,连续19年成为桂林工业企业纳税首户,并被评为广西工业龙头企业、桂林市强优工业企业。”

2. 中国啤酒市场多少亿

雪花啤酒:2013 年,雪花啤酒品牌销量达到 1062 万千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首个销量超千万千升的啤酒品牌,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2008 年,雪花打败百威淡啤(Bud Light)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啤酒品牌;2013 年,它位居知名酒类网站 The Drinks Business 评比的“全球 10 大啤酒品牌”榜首;2014 年 12 月 5 日,经工信部品牌认知调研,雪花啤酒被评为中国行业第一品牌。

3. 中国啤酒行业规模

 工业啤酒是使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酿造而成,但为了追求成本,更多用大米、玉米和淀粉等原料取代麦芽。这样酿出的啤酒麦芽汁浓度非常低,口感偏淡。工业啤酒在规模生产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接近水味的啤酒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市场更宽广。

4. 中国啤酒产销量

答2020年中国啤酒产量为3411.1万kl。

比上伞同期减少7.04%。从增长率来看,全国仅三省同比处于增长状态,其中海南省同比增长61.1%,浙江省增长14.48%,湖南增长6.96%。降幅较大的分别是天津同比减少38.73%,黑龙红减少36.25%,青海减少34.89%,上海减少34.67%。

5. 中国啤酒总产值多少亿美元

  漓泉啤酒品牌简介  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8日揭牌成立,是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外埠企业之一,其前身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于1985年筹建,1987年正式投产。历经九次改扩建,截至2009年7月,燕京漓泉公司桂林本部年产能达80万吨/年,加上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4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合并后公司在广西区内整体产能已达到120万吨/年。  加盟燕京后的七年时间里,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秉承“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的经营理念,以“六个创新、四个做强”为指导思想,努力拓宽经营思路,积极寻求管理创新。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循环改进,形成了独具“燕京漓泉”特色的深度分销运作、精益生产模式,绩效飞轮管理、任职资格体系、TPM项目管理、环保节能工程、ERP/DRP信息化建设等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流程,经过不断地完善、梳理和细化,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模式被成功复制到燕京玉林公司和广东燕京公司,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燕京漓泉也因此成为燕京啤酒集团下属外埠公司的标杆企业。  同时,公司坚持采用“燕京+漓泉”的双品牌运作模式,战术与战略相结合,依托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工艺,采用澳大利亚优质原料,酿造出了新鲜优质的全生态啤酒。目前,已形成以高档类纯生、冰豹、小支产品以及中档类冰爽、精品双滤爽等系列产品为塔顶,大众类10度清爽、8度双滤爽等普通啤酒为塔身,专供农村市场消费的劲爽产品为塔底的金字塔型产品结构,产品广西市场占有率高达85%,成为国内继燕京之后,第二个在省级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的啤酒品牌。  七年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续七年成为桂林市纳税首户,跻身广西纳税五强,全国啤酒行业纳税六强,广西十佳、广西优秀诚信企业,中国啤酒行业杰出企业;品牌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3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桂林市首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连续多年总资产贡献、流动资金及存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刷新行业新纪录,多项技术能耗指标创国内同行业新低,品牌价值跃升至32.09亿元。  2008年,公司遭遇了罕见的发展瓶颈。面对严酷的经济环境和气候条件,全体燕京漓泉人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和燕京总部的正确带领下,顶住压力,克难攻坚,逆势而上,向管理要效益,为成功找方法,内外结合,多渠道化解经营压力,确保了“大灾之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最终,在整个中国啤酒行业零增长的大势下,成功克服了接踵而至的冰灾、震灾、水灾以及年初年末经济政策从紧到松的差异化影响冲击,最终实现了整体产销量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23.2亿元,同比增长4.4%;产量累计完成79.7万吨,同比增长5.0%;销量累计完成79.3万吨,同比增长4.2%;营业收入累计实现23.1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润总额2.93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税金累计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1.0%;利税总额累计实现6.1亿元,同比增长2.6%。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号召,进一步有效拓展市场,经桂林市委市政府与燕京总部多轮协商,2008年底,最终确定由燕京总部投资2.5亿元,在燕京漓泉公司桂林生本部新扩20万吨产能。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领导班子积极贯彻燕京总部制定的“巩固广西,扩大琼粤,开发云贵,配合友邻维护湖南,逐步进入东盟”的大西南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使各项经济指标获得了两位数增长,公司整体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1-8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9.1亿元,同比增长24.9%;产量累计完成60.4万吨,同比增长10%;销量累计完成60.6万吨,同比增长10.3%;营业收入累计实现18.9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税金累计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32.6%;利税总额累计实现6.1亿元,同比增长30.2%。  2009年7月,桂林公司新增20万吨扩建项目顺利竣工,合并控股的燕京玉林公司40万吨的产能规模,公司在广西市场的年产能顺利实现120万吨。作为中国啤酒行业快速成长的企业之一,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坚持走持续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四个做强”,将“漓泉”打造成为大西南第一品牌,为振兴桂林及广西经济、为构建和谐富裕文明新广西、为和谐推进泛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 中国啤酒总产值多少亿吨

最初发现石油是用啤酒桶贮存的。而到后来,在拥有了火车之后,石油的运送也是通过木桶,一桶一桶的向其他的地方运送过去的。

而在1876年的时候,美国跟英国的商人达成了共识,确定了一桶石油的一个标准,指定为42加仑为一桶石油。由于石油产地不一,密度也不一样。我们所谓的一吨石油,可以说大约相当于市面上七点三桶石油的重量,所以,12亿吨石油大约87.6亿桶。

7.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 亿

国内所谓三巨头是指

华润雪花/青岛/燕京

但是格局由于去年英博收购百威而变化了,哈啤先被百威收购,然后百威被英博收购后成为世界第一啤酒集团,在中国的份额也大幅度增加.

炎炎夏日,冰镇的啤酒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饮品。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消费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巨大的体量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国内的啤酒市场容量有多大?

有行业报告指出,国内前五大酿酒商分别为华润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及嘉士伯,这几家市场份额总和超过七成以上,整体啤酒行业市场规模在1500亿左右。

今天要介绍的燕京啤酒,有着比较固定的体量的消费者群体。品牌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啤酒经过多道工序精选优质大麦,采用燕山山脉地下300米深层无污染矿泉水,纯正优质啤酒花,典型高发酵度酵母。

燕京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巅峰时品牌在北京市场上占有率高达85%,去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燕京啤酒品牌价值达到1216.97亿元。

时间回到八十年代,市场正开放,各行各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北京郊区的顺义啤酒厂(燕京啤酒前身)正式破土动工。彼时,当地已经有五星啤酒及北京啤酒两大品牌,新生的燕京啤酒想要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为了扭转颓势,燕京啤酒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部分自主经销权。这就意味着在销售上,公司有了进一步大展拳脚的空间。于是工厂业务员到处开辟个体批发网点,让小商小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将啤酒送到了胡同里。

当别的啤酒厂家都盯着高档宾馆、饭店时,燕京啤酒颇有远见地服务基层消费者。距离市区太远,厂里还主动送货上门,燕京啤酒靠着“胡同策略”闯出了一条生路。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燕京啤酒成功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逆境时销量不减反增,并实现了从小型啤酒厂步入中型啤酒厂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后数年间,当地的市场格局,逐步变成燕京啤酒一家独大的局面。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吸引了包括嘉士伯在内的数十个啤酒品牌进入大中华市场。这些品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但有一个地区例外。那就是北京,外国的啤酒在此遭遇挫折,其中原因就是燕京啤酒在该市场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燕京啤酒兼并了当时因经营不善的华斯啤酒集团。将业务触角逐步延伸至全国各地,渐渐跻身为国内第三大啤酒品牌。

随着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带来市场消费口味以及消费需求上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通过挖掘品牌传统文化与历史,融入新技术与新潮流。2020年燕京啤酒选择流量小生王一博来代言,让人看到了品牌年轻化及个性化突破上的信心和魄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高端啤酒仍被外资品牌牢牢握着,百威、嘉士伯和喜力占着绝大的市场份额。眼看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国内几大啤酒品牌纷纷推出高端产品,也要想要分一杯羹,可以预见高端啤酒是兵家必争之地。

8. 中国啤酒总产值多少亿元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

河北省藁城市

  藁城市

  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

  河北省藁城市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耕地82.1万亩。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普及、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粮食总产53.5万吨,粮食单产、粮食优质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市)前列。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5.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二是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将原来的“三密一稀”“两密一稀”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减次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五是实行了“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快农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市、乡、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电、水、路、林、田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一改三化一整治”工程。

  黑龙江省五常市

  全方位实现粮食生产标准化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2.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0.4万亩。辖11个镇、13个乡、260个行政村。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1.63亿斤,被评为全国1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之一。2005年全市粮豆薯作物面积360万亩,比上年增长5.4%,2005年粮豆薯总产34.1亿斤,比去年增加8%,粮豆薯平均单产948斤,比去年增长2.4%。其中水稻总产17.1亿斤,比去年增加4%,水稻单产1096斤,比去年增长2%。玉米总产13.76亿斤,比去增加8.8%,玉米单产1146斤,比去年增长8%,大豆单产320斤,比去年增长3.2%。2005年粮食商品量24.1亿斤,比去年增加9.3%,人均占有粮食5102斤,可向外调出商品量19.7亿斤,比去年增加9.3%。全市实现产值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仅粮食生产一项,人均增收2500多元。

  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升级。一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上实现高标准。今年的物资投入充分体现节约、优质、高效和精量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确保投入标准。水旱田全部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几年来,先后培育出松粳二号、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种。

  建立2.5万亩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繁育,保证了良种供应。二是在整地上实现标准化。该市坚持抢墒整地,松、翻、旋、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今年全市整地面积150万亩,达到待播状态面积180万亩。三是在播种、育苗、栽培上实现高标准。在今年粮食生产上,该市严把播种、育苗、栽培质量关。在旱田生产上,采取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细摆种,给种子萌发创造适宜条件。水田生产上,实行“三早一抢一保”。通过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抢上头茬水,保证标准。四是在灌溉和收割上实现标准化。全市大面积推广了旱耙、旱整地、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可节水40%。

  安徽省霍邱县

  做强产业提高效益

  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发展,把优质粮油生产确定为振兴霍邱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县确立了“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良种良法,主攻单产;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发展优质稻订单60万亩、优质小麦订单30万亩。全县日产量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16家。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县政府给予扶持奖励。全县已发展了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7家,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0家,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0多家。为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优质稻开发“1511”工程,即在5年时间内,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种植优质稻100万亩,生产优质稻10亿斤,进一步拉紧水稻生产的产业化链条。

  强化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产量水平。一是建立了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县农委专门成立了粮油作物品种引进品试鉴定委员会,筛选适合本县推广的主导品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在全县实施了“5122”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即全县500名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一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1000户种养大户;培训农民20万人次;农民增收200元。三是大力开展高产攻关活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粮食作物“万、千、百”优质高产攻关活动。四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了“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以协会为纽带,把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联为一体。五是大力推广适用技术。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技术的推广。

  河南省滑县

  发挥优势加快“四化”进程

  河南省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属小麦主产区。2005年该县发挥产区优势,深挖增产潜力,灾害之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粮食总面积250.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7.4万亩,平均单产438.8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2公斤,总产11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4.5万吨。

  创建“11331”工程,推进良种化进程。依托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滑县种子公司(一个龙头);组织全县种子生产者创建了滑县种子协会(一个协会);通过大力实施“11331”工程,该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丰富服务手段,推进良法应用步伐。实施科技入户,构建“5320”体系。下大功夫开展了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示范户、20000个辐射带动户的科技入户工作,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滑县特色的“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

  开展两次行动,推广配方施肥。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县、乡、村配套建立了“放心农资”超市和测土化验工作点;2005年粮食生产共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其中配方肥应用面积60万亩,较好地起到了科学施肥、节约成本的作用。

  推广关键技术,科学指导生产。针对农情,邀请部、省专家实地会诊,制定相应对策,分派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科学指导粮食生产,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投入的合理化。

  滑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四化”进程:

  科技化。依靠“11331”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为主的良法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

  标准化。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化。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滑丰”种子品牌,做强“华州”粮食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努力使滑县粮食再上台阶。

  产业化。依靠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好粮食强县基础。

  湖南省湘潭县

  狠抓组织领导狠抓粮食转化

  湖南省湘潭县耕地100.62万亩,其中水田93.76万亩,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年产粮8亿公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多年来居湖南省首位。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83.645万亩,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量90.9万吨,同比增长2.8%;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26公斤,比2004年增加15公斤,全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47万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可提供商品粮总量各项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前列。

  湘潭县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成立了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把粮食生产作为县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

  抓政策落实,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广泛宣传贯彻了中央1号文件。在全县形成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大计的热潮。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六不准”,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抓技术服务,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重点做到了物资准备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生产资料质量保障到位。

  抓粮食转化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47万吨,粮食转化率达51.7%。一是作为饲料用粮。二是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采用以村组为单位,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定单收购、基地建设的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种粮的比较效益稳步上升。

  抓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水库除险保安等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硬化步伐,新建通村公路12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

  吉林省榆树市

  榆树市

  依托资源强化产业带建设

  榆树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200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榆树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斤。该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依托资源优势,全市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立西部百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沿“一江两河”建立了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沿东部丘陵地带建立了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三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部实现良种化、标准化种植,并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目前,三大基地突显优质优势,已成为德大、大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

  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5.5万公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造。在全面实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达到每公顷施用农肥30立方米。全市化肥施用量35万标吨,比去年32万标吨增加了9.3%;配方施肥应用了“稳磷、增氮、增钾、增锌”的技术,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此项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1.5亿斤。

  通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推进工程,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百万亩全程机械化,降低斤粮成本0.06—0.10元,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增产粮食1亿斤。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今年全市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6.5亿斤增加到今年的48.4亿斤,增长了1.9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02亿斤;大豆增产0.4亿斤;水稻增产0.4亿斤,其它粮食作物增产0.08亿斤。实现了全市粮食总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既定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

  实施项目建设创新生产技术

  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荣誉称号,为努力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作用,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

  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呈现“三增”的特点:一是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33万亩,较上年增加12.78万亩。二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亩均粮食单产450公斤,较上年的439公斤增加11公斤。三是农民种粮效益继续增加。在粮价较上年小幅下跌的形势下,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1.44亿元,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645元,种粮纯收入870元。

  以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90多万亩,优质中、弱筋小麦生产基地80多万亩,优质啤酒麦原料基地20多万亩。

  以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支撑,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大力组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努力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测土配肥、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机插秧、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三是病虫害防治和抗逆减灾技术取得显著成效,面对今年三麦、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形势,全市上下强化植保预警体系建设,坚持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病虫害损失率在3%以下。

  山东省兖州市

  依靠科技搞好技术服务

  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

  2005年,兖州市按照“保护耕地,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坚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应用”的粮食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达到了43.4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粮食人均占有量1018公斤,商品率达到70%,通过粮食加工利用和市场流通等形式,全年提供商品粮总量达30万吨,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全市已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市、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800多人,农技人员实现了定岗、定编,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达到了队伍稳、人心稳、事业心强。

  建立完善科技示范带动体系。建立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超高产攻关示范田和1000块高产示范田,重点示范推广了10个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该市选聘了1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承包100个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1万名科技明白人。该市还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个农民科技书屋。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兖州市农业信息网、兖州市农业蔬菜信息网,建立了农业110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扎扎实实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配方施肥覆盖面达95%以上,肥料施用量减少了10%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深挖潜力实现八大突破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辖13个镇43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32万亩,年均粮食面积在160万亩左右,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2003年至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7.97亿斤,同比增长2.2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7.5亿斤,同比增长1.9亿斤;水稻总产7.18亿斤,同比减少0.47亿斤,杂粮总产3.29亿斤,全区人均占有粮食1790斤,粮食商品率75%,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比上年人均收入3700元增加了160元。

  今年,该区强化措施,狠抓了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做法:“实现八大突破”。

  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上实现新突破,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引导粮农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2.4余万亩,比上年154.9万亩扩大37.5万亩。总的调整趋势为调增主导(大宗)粮食作物面积,稳中有增小杂粮作物面积,全区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品质和总产。2005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科技含量,全区实用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5%,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

  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粮食生产“一优两高”。

  在粮食政策落实上实现新突破,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粮食流通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加工增值水平。把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以发挥较大的带头作用,提高全区粮食生产加工水平。

  在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实行粮食生产奖励制。2005年,全区粮食生产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

  四川省中江县

  突出项目管理搞好设施建设

  四川省中江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大县。耕地104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全县粮食总产71.21万吨。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中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粮食生产两年跨两大步,今年粮食总产、单产和商品率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2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

  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2.66万亩,比上年增加7.86万亩,增4.50%;亩产417.5公斤,比上年增10公斤,增2.48%;实现粮食总产76.26万吨,比2004年增5.05万吨,增7.1%,比2003年增8.08万吨,增11.9%。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中江县全力实施增粮增收科技项目。

  2005年,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选定10个镇、101个村、1000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示范作物水稻面积共2064亩。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2890户农户,示范户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2.3%,每亩水稻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5.6%以上。建立了百亩超级稻核心区,亩产分别达到703.6公斤和715.3公斤;在10个试点镇建立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区,面积达到2060亩,亩产达到671公斤;辐射带动了全县8万亩水稻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核心农户3152户,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农户2000户,培训主体农户31520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05年,中央、省、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全年总投入2.95亿元,投资114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投入1100万元,改造面积1.93万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9. 中国啤酒年产值

一是装备制造业,它是沈阳的支柱产业,主要企业有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股份、中车沈阳机车车辆、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三一重型装备、沈阳三洋重工集团、安川电机(沈阳)、沈阳远大智能工业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沈阳电缆厂等。

二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包括三大整车企业和一百多家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主要企业有华晨宝马汽车、上汽通用(沈阳)北盛汽车、华晨雷诺金杯汽车、米其林沈阳轮胎、普利司通(沈阳)轮胎、赛轮(沈阳)轮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延锋安道拓(沈阳)、采埃孚伦福德汽车系统(沈阳)、福耀集团(沈阳)汽车玻璃等。

三是医药化工产业,主要企业有沈阳化工集团和东北制药集团,它们下属的两家上市公司沈阳化工股份和东北制药股份年产值分别超过110亿元和82亿元。其它产值较大的医药企业还包括辽宁成大生物股份、安斯泰来制药、沈阳三生制药、沈阳兴齐眼药股份、远大生命科学(辽宁)等。

四是航空航天产业,主要企业有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为中国航空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是电力热力产业,主要企业有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联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金山能源下辖华电铁岭发电、丹东金山热电、白音华金山热电、阜新华电新能源、彰武华电新能源等十几家电厂,2020年营业收入达70多亿元,联美量子股份下辖沈阳新北热电、沈阳浑南热力、国惠环保新能源、沈阳国润低碳热电等十几家电厂,2020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多亿元。

六是食品工业,主要企业有沈阳双汇食品、沈阳顶益食品、沈阳统一企业、桃李面包股份、辉山乳业、蒙牛乳业(沈阳)、中纺粮油(沈阳)、华润雪花啤酒等。

七是烟草产业,主要企业是红塔烟草沈阳卷烟厂,它一直是沈阳纳税企业前五名,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7亿元。

八是电子信息产业,沈阳市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00多家,年产值达几百亿元,主要企业有东软集团股份、沈阳中光电子、乐金电子(沈阳)、拓荆科技股份、瓦克华磁性材料等。

10. 中国啤酒销售额

1、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国营青岛啤酒厂。青岛啤酒选用大麦、大米、啤酒花和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

2、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98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

3、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啤酒生产企业。2009年啤酒产销量467万千升,销售收入133.08亿元、实现利税29.98亿元、实现利润8.65亿元。

4、金威啤酒

金威啤酒品牌乃由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所拥有。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金威啤酒产品包括老金威、金威纯生、金威金纯、金威2008、绿金威等十几个系列。

5、山城啤酒

山城啤酒创牌于1958年,是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品牌。山城啤酒系列产品有:520ML精装啤酒,625ML装普通啤酒及625ML装清爽型啤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