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啤酒市场行业报告
中国啤酒产量在2002年以2386.83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中国内地啤酒消费量达到25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
再除以中国人数,可算出中国人均喝啤酒只有16-17升。
瓶装啤酒大约容量0.62公升,这样可计算出平均每人每年大约喝25~27瓶啤酒。
2. 中国啤酒行业分析
我国年生产啤酒近5000万吨,而纯生啤酒产量还不足200万吨,在日本纯生啤酒产量占啤酒总产量的95%,德国占50%,而我国还不到5%,但是,纯生啤酒已代表中国啤酒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啤酒业的一次革命,它符合消费潮流,前景广阔。
3. 中国啤酒市场分析
武汉是雪花啤酒的天下,同时也能接纳青岛,百威等中高端品牌,其他地级县级城市则以金龙泉为主。
4. 中国啤酒行业市场份额
华丹是华润雪花啤酒(吉林)有限公司的品牌。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
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近70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共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9.8%份额。2009年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超过837万千升,年增长达15.3%,公司总产销量连续五年遥遥领先国内其他啤酒企业。2009年雪花单品牌销量进一步增长18.8%达到724万千升,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
5. 中国啤酒市场行业报告分析
因为个人对工作的选择,喜欢啤酒这个行业,享受制作过程
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啤酒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为啤酒生产原料,中游为啤酒制造工业,其啤酒的主要产品有纯生啤酒、干啤酒、鲜啤酒、全麦啤酒、黑啤、白啤等;下游为经销商、便利店、商超等消费平台
6. 啤酒的行业市场状况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啤酒市场被五大集团瓜分,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团中国啤酒市场占有率高达92%。其中,华润啤酒在中国市场占据31.9%的市场份额,青岛啤酒市场份额达到22.9%,百威英博占据19.5%的市场,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市场份额分别为10.3%和7.4%。
7. 各类啤酒行业市场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显示,啤酒行业在2013年以前保持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持续增长,到2014年,行业首次出现负增长。直到2016年8月,增速首次转负为正。截止目前数据,从生产端来看,虽然偶有反复,但整个行业已基本筑底回暖。目前啤酒小部分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个性化和特色化,大酒厂却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精酿啤酒消费兴起也是必然趋势。当前,精酿啤酒的发展模式是“小酒厂集群化”,未来国内会出现“井喷”式增长。
8. 啤酒市场情况分析
从啤酒行业网络零售情况来看,2019年3月啤酒网络零售TOP10品牌分别是:青岛啤酒、百威、福佳、科罗娜、哈尔滨啤酒、雪花、范佳乐、喜力、乌苏啤酒、瓦伦丁。其中,青岛啤酒市场占比第一,占比达到啤酒行业总体网络零售额的8.5%。其次,百威啤酒则位居第二,占比为7.4%。
9. 中国啤酒市场的基本状况
有的,现在的光明啤酒是由青岛啤酒公司负责生产的,用的好的原料和一流的技术,品质保证。
光明啤酒,严选原料,研发师亲选,新疆啤酒花,精选制麦,仅制麦环节检测就有1115次,保证了每粒大麦都能散发纯粹麦香,色泽清澈,口感爽透,浓浓的酒花香和麦芽香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秉承青岛啤酒的传统工艺,辅以现代工艺技术令人不由地身心自在,创新工艺,传统啤酒发酵度为70%,光明啤酒发酵度提高至75%,过程更完全,啤酒中残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低口感更清爽。
不得不说,光明啤酒可谓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聚餐“专用”酒,在啤酒市场火爆现状下,光明啤酒将凭借独特的口感以及高质的制作工艺,在口味相对单一的啤酒市场中脱颖而出。
10. 中国啤酒市场规模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11. 中国啤酒市场行业报告最新
盈利水平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啤酒产量为4921.9万千升,同比下降0.96%。尽管销量下滑,啤酒业收入及利润仍然保持增长。去年,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86.2亿元,同比增长5.10%;实现利税总额346.5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税金总额增长1.32%,利润总额增长11%。 销量降、盈利升的情况在各啤酒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也可见一斑。以燕京啤酒为例,去年公司共生产销售啤酒532.11万千升,该数字同2013年相比下降6.88%,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下降1.78%,而净利润则增长6.68%。 过去三年,进口啤酒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三年累计增长426.81%。在当前中国啤酒市场容量趋于饱和的形势下,差异化产品、中高端啤酒产品以及更为细分市场特色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推动并支撑啤酒行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