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样吗
古代酒的度数就和现在啤酒的度数其实是差不多的,大概也就是在10度左右的样子。所以在古代人人都可以稍微喝一杯的,毕竟这么低的度数喝几杯也不会烂醉。古代的酒大多是通过粮食的自然发酵而形成的,所以在当时酒也比较珍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酒的提纯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2. 古代的啤酒叫什么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
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
3.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样吗图片
古代的啤酒是没有二氧化碳的,证
据很好找:容器。古代的啤酒容器
是一种腹大口偏小的陶器,不具气
密性,无法加压溶气。具体带气的
啤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只到,但
在汽水之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
部分是后加的,二氧化碳的加入使
酒口味清爽,泡沫丰富,自然就普
及了。
4. 古代酒和啤酒差不多嘛
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当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而且古代的酒度数其实并不算是特别的高。
01、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在种类上其实是有一定差别的。
现在的酒种类是非常多的,不过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白酒,红酒,还有啤酒,当然了,像一些水果酒之类的我们就不谈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酒就没有这么多的分类了,通常就只有白酒一种。而且古代的白酒全部都是由粮食酿制而成的,在古代一开始其实只有米谷,所以最初的时候,古代的酒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米酒。
02、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在度数上也有很大的差别。
5. 古代有啤酒吗
古代称酒醴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醣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像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6.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
啤酒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数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来祭祀农耕女神,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然后啤酒逐渐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普及,后来传遍了整个北欧。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7. 古代的酒和啤酒一样吗为什么
展开全部
我们看着水浒传里,一众梁山好汉们使劲地牛吹,看似海量的酒量对比现代人,当下的我们怎么就越喝越小家子气了呢?中国的酒文化其实并不算很悠久,而且中国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不算是懂酒、会喝酒的民族。(每次只要我提出这个论断,都会引来一帮爱国青年用砖头砸个半死)虽然不想承认,但这的确是事实,相比起古埃及、古巴比伦、格鲁吉亚等地,中国产生酒的时间并不长,喝酒的历史也不外乎四千余年。
和现代生活一样,宋朝也有果酒,比如葡萄酒和黄柑酒。葡萄酒属于唐朝就有的,而黄柑酒却是标准的宋朝特色。这种酒的口感酸酸甜甜,色泽也非常鲜艳,用柑橘酿造而成。是宋代许多文人的最爱。典型大文豪苏东坡那句咏叹:拼沉醉,金荷须满。不过度数并不高。现代也有一些传承宋朝的果酒手艺,度数也是十度左右。当然,比起老百姓常喝的浊酒来,宋朝的果酒,价格真心不便宜。听听大诗人陆游的诗歌就知道:如倾潋潋蒲葡酒,似拥重重貂鼠裘。一睡策勋殊可喜,千金论价恐难酬。也就是说这葡萄果酒,简直就和名贵的貂裘衣服等价。倘若有机会穿越到宋朝,行前带好几瓶葡萄酒,铁定从宋朝发一笔财回来。那难道在古代,真的喝不到高度白酒?同样是宋朝,也有这么一款:桂林三花酒。这种白酒产于宋朝偏远的广西地区,是一种要经过三次蒸馏才可以喝的白酒,工艺已经接近于现代蒸馏酒。以宋元年间的许多文人笔记说,这种酒的度数,远远高于民间普通的浊酒,几乎就是一碗下来就会醉。但毕竟这种蒸馏技术,与烧酒技术还有所不同,所以度数不会超过20度。而在宋朝以后,烧酒的技术陆续传入到中国,以《本草纲目》的记载说,从此后“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也就出现了与我们今天类似的白酒。今天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各种白酒工艺,大多都是元朝起陆续演变来。在中国各类酒中,其实是非常年轻的一类。
中国就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可追溯的夏禹时期。先秦时代酿酒,兼用曲、蘖两种酒母,到了汉代,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汉人制曲,多以麦为原料,有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酒曲。2003年,陕西西安市北郊发现三座汉墓,其中一号汉墓年代为西汉,出土一件保留有26公斤西汉原酒,通体鎏金,凤鸟纽的汉代酒锺;根据取样分析测试,西汉原酒的度数仅有4度左右,酒色为翠绿色,为唐前我国古代谷物酿酒的标准成品色泽。到唐代,酿酒技艺较之魏晋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出现了以大米为原料,直接由曲母培养而成的红曲,有更强的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度数达到8、9度上下。北宋酿酒业在用曲方法上采用了“连渣拌饭法”,即把米淘洗干净,蒸成饭,令其极冷,然后连同曲渣一起投入,充分发挥曲渣中有益霉菌的作用。四时用曲各不相同,春冬酿造周期长,曲要捣作小块子,像骰子或皂子大小,如此则发酵有力而使酒味醇浓;秋夏酿造周期短,则曲要略细些,为的是曲和米能很快接触而使酒成熟的快。度数可以达到11-18度蒙古帝国境内地区间文化贸易交流,对于中国酿酒业最大的贡献,即是自中亚阿拉伯传来,有确切证据存在的蒸馏酒与蒸馏技术。这种酒,被蒙古人称为“阿剌吉酒”,另有“阿里乞”,“轧赖机”等称谓,其原名为波斯语“Araq”。自夏商以来,由于酵母菌无法在高浓度酒精下持续发酵,所以造成酒度一旦达到20度左右,则无法提升,而蒸馏法可以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挥发性的特点,把最易挥发的乙醇蒸馏出来,将酒液的酒精浓度最高可提高至70度。
以前的酒很贵,为什你贵?因为以前的酒是用粮食酿的,粮食,粮食,粮食,老百姓哪能吃的起粮食,自己吃都不够,更别说是用来酿酒了,所以在老百姓中喝酒是一种很奢侈的东西,只有贵族才能引用。电视剧中,曹操煮酒论英雄里面,喝酒也只是一小口,一小口的用小勺子幺着喝,因为很珍贵,主要是贵??农民喝什么?农民喝的是浊酒。有诗云: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就是勾兑的了。那到底古代的酒有多少度?古代的酒主要是用来解渴的,而不是像现在的烈酒,越喝越渴。浊酒有点像现在的鸡尾酒,七八度左右吧,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赞。水浒传中武松更是连干了18碗,平常人是三碗不过岗。。可能是这家店铺有什么独特的蒸馏技术,可是最多也就类似现在的啤酒的度数15度左右吧。所有平常人三碗不过岗,,谁知武松海量,,连干18碗。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蒸馏技术,也有世界上最早的酒坊酒井。喝酒有害身体,需谨慎。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曲酿发酵酒,度数比较低,9到18度那样。后来的蒸馏烧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酒,大概接近50度,在《本草纲目》的记载里烧酒在是元朝时出现的: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但白居易又有句诗写到: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可见民间的烧酒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再说武松的三碗不过岗。店家说俺家的酒虽然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且饮三碗之后就过不得前面的景阳岗。所以说很有可能是他们用某种方法制作出的烧酒,也许没有四五十度,但肯定高于一般的水酒。不然那三碗水酒,别说武二,连普通人也醉不了吧。至于李白斗酒诗百篇、饮如长鲸吸百川之类,可能是真的水。
8. 古代喝啤酒吗
啤酒的保质期一般是6个月,有些也可以长达1、2年。普通啤酒保质期为2个月;含糖11度至12度的熟啤酒保质期为4个月;14度的啤酒保质期为3个月;10点5度的熟啤酒保质期为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