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精酿啤酒文化内涵(啤酒的酿造与文化)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1-28 12:07   点击:2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1、麦芽制造:

糊化处理即将粉碎的麦芽/谷粒与水在糊化锅中混合。在糊化锅中,麦芽和水经加热后沸腾,然后麦芽汁被送至称作分离塔的滤过容器。麦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锅之前需先在过滤槽中去除其中的麦芽皮壳,并加入酒花和糖。

2、啤酒酿造:

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作用的温度(62~70℃),以制造麦醪。

发酵:绝大部分酵母沉淀于罐底。除去酵母后,生成物"嫩啤酒"被泵入后发酵罐。在此,剩余的酵母和不溶性蛋白质进一步沉淀下来,使啤酒的风格逐渐成熟。成熟的时间随啤酒品种的不同而异,一般在7~21天。

3、啤酒灌装:

包装常有瓶装、听装和桶装几种包装形式。再加上瓶子形状、容量的不同,标签、颈套和瓶盖的不同以及外包装的多样化,从而构成了市场中琳琅满目的啤酒产品。

2.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答案

啤酒的工艺流程

啤酒酿造工艺流程被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和包装四道工序。

(一)制麦工序

1、 将大麦放入浸麦槽进行洗麦、吸水后,放入发芽箱进行发芽直到成为绿麦芽;

2、将绿麦芽进入干燥炉(塔)烘干,经除根机去根,制成成品麦芽;

(二)糖化工序

1、将麦芽和大米等原料由投料口(立仓经斗式提升机)和螺旋输送机等输送到糖化楼顶部;

2、经过去石、除铁、定量和粉碎后进入糊化锅和糖化锅进行糖化分解成醪液;

3、过滤;

4、加入酒花煮沸然后去除热凝固物最后进行冷却分离

(三)发酵工序

1、将洁净的麦芽汁送入热交换器进行冷却;

2、加入啤酒酵母使其发酵;

3、将成熟的啤酒过滤后即得到琥珀色的生啤酒。(根据啤酒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发酵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啤酒发酵过程需要6天左右,淡啤酒大约需要5天)。

(四)包装工序

包装的主要过程包括洗瓶、灌酒、封口、杀菌、贴标和装箱出厂。

3.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的关系

在俄罗斯啤酒的地位在酒精类饮品中仅次于国酒伏特加。啤酒的类别与德国啤酒发酵方法不同,俄罗斯啤酒主要以颜色区分为浅色啤酒、红啤和黑啤等。一些酒精度很高的烈性啤酒也颇受欢迎。俄罗斯的啤酒酿造史非常悠久,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即哈尔滨啤酒厂就是俄罗斯人建造的。

俄罗斯啤酒以波罗的海啤酒最为著名,且代表了俄罗斯啤酒的整体状况。波罗的海啤酒以阿拉伯数字为代表分为0-9号,每个数字代表一种类型啤酒,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以数字代表啤酒种类的啤酒厂商。

4.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总结800字

啤酒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1、麦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麦贮存:刚收获的大麦有休眠期,发芽力低,要进行贮存后熟。

大麦精选:用风力、筛机除去杂物,按麦粒大小分级。浸麦:浸麦在浸麦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时进行洗净,除去浮麦,使大麦的水分浸麦度达到42~48%。

发芽:浸水后的大麦在控温通风条件下进行发芽形成各种使麦粒内容物质进行溶解。发芽适宜温度为13~18℃,发芽周期为4~6日,根芽的伸长为粒长的1~1.5倍。长成的湿麦芽称绿麦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终止绿麦芽的生长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长期贮存;使麦芽形成赋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质;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麦芽水分为3~5%。

贮存:焙燥后的麦芽,在除去麦根,精选,冷却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属贮仓中贮存。

2、酿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后,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

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后,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后,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

发酵: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

后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

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3、灌装

灌装是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保持啤酒的质量,赋予啤酒的商品外观形像有直接影响。灌装后的啤酒应符合卫生标准,尽量减少CO2损失和减少封入容器内的空气含量。

桶装:桶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容量为15、20、25、30、50L。其中30L为常用规格。桶装啤酒一般是未经巴氏杀菌的鲜啤酒。鲜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长,适于当地销售。

罐装:罐装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需而发展很快。罐装啤酒体轻,运输携带和开启饮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发展很快。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装:自1980年后投放市场,数量逐年增加。其优点为高度透明,重量轻,启封后可再次密封,价格合理。

主要缺点为保气性差,在存放过程中,CO2逐渐减少。增添涂层能改善保气性,但贮存时间也不能太长。PET瓶不能预先抽空或巴氏杀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装程序,以避免摄入空气和污染杂菌。

瓶装: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空瓶经浸瓶槽(碱液2~5%,40~70℃)浸泡,然后通过洗瓶机洗净,再经灌装机灌入啤酒,压盖机压上瓶盖。经杀菌机巴氏杀菌后,检查合格即可装箱出厂。

5.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题库

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作为最具世界性的物质,被社会大众和各种民族文化所接受,是一种文化象征.

酒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历史,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酒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成为组成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由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形成的酒文化也各具特色,白酒文化体现的是优秀的华夏文化;清酒体现的是充满东方色彩的日本大和文化;葡萄酒则体现出深深的欧陆风情;啤酒因其最具世界性,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酒类产品,正因其广泛的世界性和无国界性,各种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啤酒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易于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是一种文化象征。

一、啤酒作为最具世界性的物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啤酒文化具有广泛性。啤酒从产生到发展,目前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种类也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目前的几百个,啤酒更具有历史性。你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喝到啤酒,人们对于啤酒文化的共识也基本一致。

2、啤酒文化具有包容性。啤酒文化不同于白酒、茶、饮食文化,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不仅可以融合本地区的文化,还可以融合外来的文化。

3、啤酒文化具有维系性。啤酒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纽带”维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根“纽带”,即是文化纽带、精神纽带和物质纽带。其中文化纽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啤酒文化具有凝聚性。啤酒文化像一种强力粘合剂,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极大地提高消费者对啤酒的忠诚度。

二、一个民族由于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成为区别于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啤酒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啤酒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有五个方面:

1、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提高和丰富人们生活质量及文化生活。

2、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3、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4、融合发展了地区间的先进文化。

5、缩小了世界距离。

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它人们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关于啤酒文化,中国和西方存在着差异。酿酒的原料和喝酒的习俗根据地理位臵的不同而不同的。尽管存在着差异,相似处也是有的。中国和西方都有一些关于啤酒的起源的美丽传说;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啤酒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虽然,啤酒文化有着种种的好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着它另外的一面,比如酗酒产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客观看待的。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找到啤酒文化发展的起源和它的重要性,为我国啤酒企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6.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1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大麦芽、啤酒花、酵母、水。这些原料都是纯天然物质,如德国的啤酒厂大都还按照1516年皇家颁布的德国纯粹法令,只使用这4种原料,其他大部分的国家或地区在啤酒中都有添加辅助原料如玉米、米、蔗糖、小麦、淀粉、水果、蜜糖等。这些辅助原料使啤酒呈现不同的风味,如美国啤酒大多添加玉米,使其味道较淡;台湾和日本则习惯添加米,使味道稍甜;德国啤酒不加辅助原料,味道香浓醇厚。

2 啤酒的度数是指酒精的度数~ 喝啤酒会醉是因为啤酒里面含有酒精~ 啤酒的酒精含量是按重量计算的,通常为2%—5%。啤酒的酒精含量越高,酒质越好。啤酒瓶上的度数标志是指麦芽汁的含糖浓度。10°啤酒是每公斤麦芽汁含糖100克。啤酒根据麦芽汁浓度可分为三类:6°—8°为低浓度啤酒,酒精含量也最低(为2%左右),最适宜在夏季作为清凉饮料饮用;10°—12°为中浓度啤酒,酒精含量为3.5%左右;14°—20°为高浓度啤酒,酒精含量接近5%,国际上公认12°以上的啤酒为高级啤酒,这种啤酒酿造周期长,耐贮存

3 啤酒的ph值一般在4.0-5.5左右

7.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传承

1.青岛啤酒

青岛啤酒的特点是入口爽净,有淡白的酒花和麦芽香气,风味很纯。1949年命名青岛国营啤酒厂,从此青岛啤酒开始质的飞跃,荣获世界各大啤酒评比奖项,出口上百个国家和地区。80年代,在青岛很难喝到瓶装的青岛啤酒,因为瓶装啤酒都外销了,只能喝散装的。

2.雪花啤酒

雪花啤酒是沈阳啤酒行业中的后起之秀,雪花啤酒的进展十分神速,只用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品牌。今年生产1000多万吨的雪花,已蝉联国内啤酒销量榜首,其品质也深受好评,年轻人对雪花啤酒非常热衷,这一群体也奠定了雪花的市场基础。

3.燕京啤酒

北京燕京啤酒成立于1980年,经过30年的进展,已经成为我国啤酒企业的大集团,在京津冀区域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很多70、80后可以说是喝着燕京啤酒长大的。

它属下有一个品牌—漓泉啤酒,产部位于广西桂林,许多明星做过代言,朱茵、张惠妹、李玟、蔡依琳、吉克隽逸,我爽—天下爽!

4.金星啤酒

啤酒金星啤酒1982年建于河南,在河南地区有众多的消费群体,在河南省市场占有率60%,全国多个省市地区有销售,旗下的金星、蓝马等系列深受消费者喜欢。

5.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是我国第1家啤酒厂,1900年由俄国人创办,到了1950年才正式交给我国政府,哈尔滨啤酒变成国产品牌。2004年,被一家美国公司收购99.66%的股份,但是大家对哈尔滨啤酒仍然爱慕,现在哈尔滨啤酒出产了多种口味的啤酒,满足了更多人的需求。

6.珠江啤酒

珠江啤酒的特点是酒香浓郁、口感醇厚、苦味适中、风味独特,适合偏爱浓重风味的消费者。去到广东基本上各个地方能看见珠江啤酒的身影。

7.雪津啤酒

雪津纯生啤酒品质好,细腻丰富的泡沫,溢满麦芽和酒花的清香,入口时新奇爽口的愉悦,让你尽享清爽。雪津啤酒在福建、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8.重庆啤酒

重庆啤酒1958年建于重庆,山城啤酒在重庆市场占有率很高,很多人听过“山城啤酒,知心朋友”这句广告词,在当年红极一时。其特点色泽浅黄,洁白的泡沫细腻,口感清爽纯正。

9.金威啤酒

金威啤酒是采纳德国传统工艺酿造啤酒,在保持醇厚、清爽风味的基础上创新,具有独特的国际清醇口味。金威啤酒包括老金威、金威纯生等十几个系列,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10.青岛崂山啤酒

青岛的崂山啤酒酿造方法是继承德国酿酒传统,始终坚持

8. 啤酒的酿造与文化选修课论文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繁地打交道,井凭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开展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但由于在思想方法上长期停留在“实践一实践一实践”的基础上,因此只能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应用阶段。

在史前期,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都累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例如发面,天然果酒和啤酒的酿造,牛乳和乳制品的发酵以及利用霉菌来治疗一些疾病等。但是,在当时应用水严最高并独树一帜的应首推我国人民在制曲、酿酒方面的伟大创造。

我国人民在距今约8 000年至4 500年间,已发明子制曲酿酒工艺,在2 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知制酱和醋。在宋代,已采用老的曲子——“曲母”来进行接种,还根据红曲苗有喜酸和喜温的生长习性,利用酸大米和明矾水在较高温度下培养,以制造优良的红曲。在900年前,利用自养细苗生命活动的胆水浸铜法(类似于今日的细菌沥滤,见第九章)已正式用于生产铜。在2000年前,已发现豆科植物的根瘤有增产作用,井采用积肥、沤粪、压青和轮作等农业措施,宋利用和控制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在医药方面,我们的祖先早在2 500年前就知道利用麦曲治疗腹病。另外,在对传染病及其流行规律的认识,对消毒、灭菌措施的利用等方面都有过一定的贡献。此外,在宋代还创造过“以毒攻毒”的免疫方法,发明用种人痘来预防天花,这要比英国人E.Jenner在1796年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早半个多世纪。

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制曲酿酒工艺有四大特点,即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品种多样,这是值得后人发扬光大的。

2. 初创期 从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单式显傲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1861年近200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而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Anthonyvan Leeuwenh~8,1632~1723)。他的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① 利用单式显敬铺(透镜直径约3mm)观察了许多微小物体和生物,并于1676年首次观察到形态微小、作用巨大的细菌,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世界的第一个障碍;

② 一生制作了419架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串一般为50~200倍,最高者达266倍;

③ 发表过约400篇论文,其中绝大部分(376篇)寄往英国皇家学会发表。

3. 奠基期 从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germtheory)起,直至1897年的一段时间。其特点为:

① 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和技术,从而解决了认识微生物的第二、三、四个障碍;

② 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子寻拨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

③ 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严;

④ 开始客观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验;

⑤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但当时主要还是以其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形式存在。

本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巴斯德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并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酒病”(1857年)的实际出发,研究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即“腐败病”(指曲颈瓶实验中的肉汤变质,1881)、蚕病(蚕微粒子病,1865)、禽病(鸡霍兽病(牛、羊的炭疽病,1881)和人病(狂犬病,1885)。在其研究工作中发现各种传染病都有其共同原因——活的小生物,从而使人类对传染病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他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来防治“酒病”,用消毒灭菌法来防止“腐败病”,用检出并淘汰病蛾的方法来防治蚕病,发明用接种减毒菌苗的办法来预防鸡霍乱和牛、羊的炭疽病,以及用狂犬兔化疫苗来防治人类的狂犬病,等等。

科赫学派的重要业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 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一系列重要方法,尤其在分离微生物纯种方面,他们把早年在马钤薯块上的固体培养技术改进为明胶平板培养技术 (1881),并进而提高到琼脂平板培养技术(1882)。在1881年前后,科赫及其助手们还创立许多显微镜技术,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悬滴培养法以及显微摄影技术.

② 利用平板分离方法寻找并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例如炭疽病菌(1877)、结核杆菌 (1882)、链球菌(1882)和霍乱弧苗(1883)等。

③ 在理论上,科赭于t884年提出了科赫法则(Koch’spostulates),其主要内容为;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产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井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继巴斯搏与科赫的研究工作后,就出现了其成果的横向扩散,结果,一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就相继创立了。例如细菌学(巴斯德,科赫等),消毒外科术

4.发展期 1897年藩国人E.和chner用无细胞酵母茵压榨汁中的“酒化酶’’(zymase)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从而开创了微生物生化研究的新时代。此后,微生物生理、代谢研究就蓬勃开展了起来。在发展期中,微生物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进入厂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如果说上一时期的一些微生物学家主要是以寻找人和动物的致病菌为目标的“微生物猎人”的话,则这一时期就以研究微生物对维生素需要、酶的特性、寻找和研究抗生宏以及逐步深入到以研究它们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为主的新阶段。因此,微生物学家就从“微生物猎人“而发展为“维生素猎人”、“酶猎人”、“抗生素猎人”和“基因猎人”了。

(2) 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出现了抗生素等新学科。

(3) 开始出现微生物学史上的第二个“侗金热”——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热潮。

(4) 在各微生物应用学科较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一门以研究微生物基本生物学规律的综合学科一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代表人物是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Doudoroff

(5)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5.成熟期 从1953年4月2S日J.D.Watson和H.F.己Crick在英国的C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起,整个生命科学就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阶段,同样也是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成熟期到来的标志。

本时期的特点为:

①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迅速成长为一门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分子水子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③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人为控制的方向发展,至70年代初,有关发酵工程的研究已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紧密结合,微生物已成为新兴的生物工程中的主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