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8葡萄酒
这款酒属于奔富旗下的中端酒款,品质不错的,不过2005年份有点老过头了,这酒国内价格一般在278-298元,尽快喝了吧,葡萄酒并不是越老越好,而是有一根生长曲线的。
2. 168葡萄酒
168元的红酒 那是高档红酒诶 ,我可不敢买这么贵的红酒哦, 平时也是买十几块一瓶不到的红酒, 自己吃吃还可以,亲朋好友 客人呐 最起码要168元以上的红酒 !因为我到朋友家 他们都是好酒 好菜招待我的 我也不能 对不起他们啊拿 质量差的给他们喝 !
3. 139葡萄酒
各国葡萄酒种类繁多,尽管一再打假冒,但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依然销售假冒进口葡萄酒,给消费者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是健康方面的危害。
那么,如何鉴别假的进口酒呢?有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那就是仔细查看进口酒瓶标上的条形码。从每种产品的条形码上都可以看出物品的生产国、生产厂家、商品名称等。
如以条形码 692 11685 1128 0 为例:
此条形码分为4个部分,从左到右分别为:
1-3位:共3位,对应条码的692,是中国的国家代码之一。(690-695都是中国的代码,由国际上分配)
4-8位:共5位,对应条码的11685,代表着生产厂商代码,有厂商申请,国家分配;
9-12位:共4位,对应条码的1128,代表着厂内商品代码,由厂商自行确定;
第13位:共1位,队应该条码的0,是校验码,依据一定的算法,由前面12位数字计算而得到。
根据国家进口食品管理办法,进口酒须贴中文标,该标签不能覆盖酒厂条码,也不须加印进口商条码;如果覆盖酒厂条码须在中文标签中加印进口商条码,或在原酒厂授权下使用其条码。进口商如向海关申请进口红酒条码,那么这瓶酒条码“69”,而非原产国条码。一瓶进口红酒如条码以“69”开头,而又未向海关申请进口红酒条码,但仍以进口酒销售。
常用葡萄酒生产国条形码:
000 ~ 019;030 ~ 039;060 ~ 139 美国,
300 ~ 379 法国,
400 ~ 440 德国,
600、601 南非,
690 ~ 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
779 阿根廷,
780 智利,
800 ~ 839 意大利,
840 ~ 849 西班牙,
930 ~ 939 澳大利亚,
940 ~ 949 新西兰。
4. 158葡萄酒
1、名称上不同相信我们都可以看出张裕葡萄酒特选级比优选级等级略高。一般来说,级别越高,酿造葡萄酒的难度也就也大,而且对酿造工艺的标准也更严格。
2、价格上不同张裕葡萄酒特选级比优选级稍贵,例如同样750毫升的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优选级的只要95元,而特选级的打折后还要149元。
3、口感上不同张裕葡萄酒特选级比优选级更加圆润,而且橡木香与酒香更加协调,芳香持久,结构感也比优选级明显。
5. 1518葡萄酒
黄酒的历史比白酒的历史长,我国白酒起源于何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萊垍頭條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頭條萊垍
一种说法,起源于诏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萊垍頭條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萊垍頭條
6. 1519葡萄酒
1519年9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圣卢卡尔港出发,开始了前途未测的环球之旅。
船队使用的船舶叫卡瑞克帆船,它的船首有一根巨大的斜桅,前桅、中桅装配了几张横帆,后桅则配上一面三角帆。卡瑞克帆船有多层的甲板,这使得它被划分大量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物资,包括几门大炮。因此,当时卡瑞克帆船是远洋航线常用的船舶。
共有5艘卡瑞克帆船。它们分别是特里尼达号、圣安东尼奥号、康塞普逊号、维多利亚号和圣地亚哥号。特里尼达号为旗舰。这5艘卡瑞克帆船的吨位不大,且都是旧船,但麦哲伦已经很满足了。
为了这次环球旅行,麦哲伦准备了6年之久。
二
麦哲伦是葡萄牙人,生于1480年。25岁时,他曾经参加过葡萄牙第一任驻印度总督阿尔梅达组织的远洋探险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航行经验。
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对来自亚洲的胡椒、丁香等香料孜孜以求。一度时期,香料的价格甚至比黄金还昂贵。盛产香料的香料群岛(东印度群岛),在欧洲人心目中成了神一般存在的地方。为了获取香料,欧洲探险家想尽办法要开辟一条前往香料群岛的海上通道。
在这之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通道十分遥远。在陆路上,商队要通过多个国家,遭受沿途关卡的层层盘剥。而且只要这些国家发生战争,贸易活动就会中断。在海路上,欧洲同亚洲的贸易被意大利的商人垄断,很难插手。
那时候,地圆说的理论已经出现了。麦哲伦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当他的朋友计算出香料群岛的位置后,他想到: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不但往东方出发可以到达亚洲,往西方出发一样可以到达亚洲啊。为什么不能开辟一条往西方出发,经过美洲到达香料群岛的新航路呢?
三
单凭麦哲伦一个人的力量,开辟一条新航路,谈何容易。必须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于是,1513年,麦哲伦首先找到了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请他资助自己组织一支船队,进行这次环球旅行。
曼努埃尔拒绝了。
麦哲伦没有泄气。他离开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向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提出了这个请求。查理五世爽快地答应了麦哲伦的请求,与他签订了协议,给了他5艘卡瑞克帆船和265名船员。
麦哲伦就带着5艘卡瑞克帆船和265名船员,一路西行,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之旅。
四
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海洋旅行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它意味着巨大的邮轮、阳光浴、比基尼美女、红酒、歌舞表演……然而,对于麦哲伦船队来说,它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西行路上,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来。
1520年11月,麦哲伦船队已经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里穿行了两个多月,美洲大陆还遥遥无望。一艘船离开船队,逃回了西班牙,还向查理五世谎称麦哲伦已经背叛。查理五世很生气,拒绝按照他与麦哲伦签订的协议,向麦哲伦的家庭提供粮食,导致麦哲伦的妻子、儿女都饿死了。
当然,这些情况麦哲伦一无所知。他有更加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处理。11月29日,麦哲伦船队终于抵达了美洲大陆。他们沿着大西洋海岸寻找进入太平洋的入口,但是一无所获。时间一天天过去,冬天来了。麦哲伦决定在美洲过冬。
就在这时候,船队发生了叛乱。有3艘船舶的船长联合起来,拒绝执行麦哲伦的命令。麦哲伦冷静地处理了这一事件——他假意派人与叛乱船长谈判,趁机杀死了他们。麦哲伦恢复了对船队的领导,保证了环球旅行的继续。
五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很适合麦哲伦船队。
1520年8月底,麦哲伦船队沿着大西洋海岸继续往南航线,寻找进入太平洋的入口。一天,船队遇到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巨浪滔天,大有将船队一口吞掉的危险。就在这时候,船队发现了一条海峡。他们在这条海峡里航行了20多天,眼前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海域,正是他们苦苦寻求的“南海”。
此后100多天里,麦哲伦船队一直在南海里航行。这一带正属于赤道无风带,海面十分平静,与狂风大浪的大西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麦哲伦便取了一个名字,叫“太平洋”。
在太平洋里航行,船队没有遇到风浪,却遇上新的难题:饥饿。他们吃完了所有的储备食物和淡水后,不得不以牛皮和死耗子充饥。船员在航海日志上记载:
“我们只能吃变成粉末的过期饼干,上面长满了蛆,和耗子出没的土渣混在一起。耗子们倒是吃上了好饼干,我喝的水也是发黄发臭的,在船帆的垳架上,用来防止磨损的牛皮被船员们拆了下来,被拿来充饥,这些牛皮只要在水里泡上四五天就可以下肚。死耗子也是重要的食物,每只能卖到半个克拉。”
一直到1521年3月,船队才抵达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群岛。岛上居民给他们送来了宝贵的粮食、水果和蔬菜。遗憾的是,由于岛上居民从船上偷走了一个救生艇,麦哲伦带着船员登上海岸,开枪打死了7个岛上居民,还放火烧毁了几十间茅屋和几十条小船。
经过长时间的远洋航行,麦哲伦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这是一种危险的征兆。一年后,正是麦哲伦暴躁的性格,导致他葬身于异国他乡。
六
1521年3月16日,麦哲伦船队来到菲律宾海域,意识到离本次航行的终点——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
然而,危险也悄然而至。
麦哲伦船队到达菲律宾的宿雾岛时,与岛上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麦哲伦希望在岛上建立一个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以此保证西班牙与葡萄牙争夺香料群岛时抢得先机。令人难以想象的是,麦哲伦做到了:岛上居民不但表示臣服于西班牙,还接受了洗礼。
一切都那么顺利,使得麦哲伦忘乎所以。入戏太深的他,为了在宿雾岛建立威信,直接插手当地部族的内讧。4月27日夜间,麦哲伦率领60多人前往进攻附近的一个小岛。小岛早有准备。当麦哲伦等60多人在齐大腿深的海水中艰难地上岸后,发现岸上1500名当地居民严阵以待。
不管麦哲伦等人的武器多么先进,60人是打不过1500人的。在混战中,麦哲伦被杀。
领导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的麦哲伦,就这样死于一场毫无意义的战斗之中,时年41岁。
七
麦哲伦死了,他的船队继续航行,并顺利抵达香料群岛。
在岛上,船队用从欧洲带来的物品换取了丁香、豆蔻、肉桂、胡椒等大批香料,满载而归。1522年9月6日,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返回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当时,维多利亚号船上只有18个人。
出发时,船队有5艘帆船和265名船员;返回时,只剩下1艘帆船和18个船员。这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沉重代价。当然,他们的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维多利亚号船带回的香料,在欧洲市场上卖了一笔好价钱,在支付本次环球旅行的所有开支外,还有很大的利润。
只是,这一切都与麦哲伦无关了。甚至连环球旅行第一人的名头都不属于他了。
由于麦哲伦已经死了,查理五世赐予了维多利亚号船长埃里·卡诺一枚勋章,勋章上带有地球标志,上面还写着一句话:“你首次环绕我航行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