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啤酒制作过程中糖化作用(啤酒的糖化过程)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0-25 22:06   点击:1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啤酒的糖化过程

过程如下

1 大麦芽和水混合糖化成麦汁

啤酒酿法是将发芽过后的干燥大麦芽压碎加水混合,在糖化锅里糖化,糖化锅内的麦芽粥温度约65~70℃,此温度范围会使麦壳里的酵素将淀粉转化为糖,浸泡1小时、糖化结束后就变成清澈的甜麦汁。

2 麦汁+啤酒花煮滚,降温加酵母

接着将分离的麦汁抽入煮沸锅并升温到100℃,煮沸后加入苦味型啤酒花再滚1小时,让啤酒产生啤酒花的各种香气。可添加酵母到发酵槽中开始发酵。

3 等待发酵熟成

好的啤酒需要时间发酵熟成,时间约需1个月,有些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爱尔兰啤酒发酵温度大约在20~22℃;拉格啤酒则为7~13℃。

4 过滤酵母杂质后装

最后,将酵母和多余的杂质过滤掉,便可装瓶成为一罐罐啤酒了。有些精酿啤酒厂的酒款是不经过过滤的。

2. 啤酒的糖化过程及其原理

麦芽皮壳中含有谷皮酸,多酚类物质,它们的溶解会使麦汁色泽加深,并使啤酒具有苦涩味,降低啤酒的非生物的稳定性。

啤酒的麦芽糖化将麦芽和辅料中的高分子贮藏物质及其分解产物,通过麦芽中的各种水解酶类作用,以及水和热力作用,使之分解或溶于水的过程。糖化时主要物质变化是蛋白质的水解和淀粉的糖化。蛋白质的水解情况对麦汁的组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淀粉的糖化指辅料的糊化醪和麦芽中的淀粉受到其淀粉酶的分解,形成低聚糊精和以麦芽糖为主的可发酵性糖的全过程。

3. 啤酒的糖化过程视频

白酒酿造以糖化酶做为分解淀粉的加入选择在入池温度控制好了,入池水分补充到位之后加入糖化酶,加入糖化酶之后就不在加水了 。加入后拌匀就可以入窖发酵了。

4. 啤酒的糖化过程需要加什么

是赤霉素。。。在啤酒生产中,大麦芽的作用是 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这四类激素中,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是赤霉素,赤霉素可以 动员贮藏的养分来促进种子的萌发,主要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提供给种子萌发 需要。

5. 啤酒的糖化过程图片

不同的工艺不一样,你可以在50度,63度,各休止50分中,68度30分钟,,升78送到过滤这个里面有糖化休止,有蛋白休止

6. 啤酒的糖化过程阶段?

以前啤酒生产过程的糖化阶段会添加极少量的甲醛,目的是除去过量的蛋白质和多酚,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其实这些甲醛在麦汁煮沸阶段都会蒸发除去的,因为甲醛本身就极易挥发,残留的量非常少,而且啤酒在发酵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产生极少量的甲醛,其实不管加还是不加,最终产品中的含量都是远低于国家允许的标准的,在食品卫生上是安全的,打个形象的比方,一瓶啤酒中的甲醛还不如一个苹果多。

之所以用甲醛,因为其便宜,效果又好,对安全也没有影响,而替代品硅胶和PVPP价钱太贵,所以在中小型啤酒厂曾广泛使用甲醛,虽然国家有规定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甲醛,但在行业内还是认可的,你说是行业潜规则也行。但05年的时候在一直标榜自己使用绝对无毒的PVPP的某啤酒企业(具体我就不说了,行业内的都知道)的幕后策划下,闹出了所谓的啤酒甲醛风波,触动了老百姓的敏感神经,普通百姓哪知道啤酒的具体生产过程,一听说加甲醛,那还了得,网上一片申讨声,后来国家紧急组织对全国啤酒进行检查,结果是甲醛含量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甚至比欧洲标准都要低,风波才渐渐平息。此次风波过后,现在还敢用甲醛的厂已经很少了,稍大一些的厂都不会用,至少都用硅胶的,你完全可以放心喝。至于甲醇,啤酒生产过程是绝对不会添加的,再小的厂也不会,因而没必要注明,他之所以注明没有甲醛,就是为了出于商业宣传的需要罢了。倒是有些做假白酒的会用工业酒精来勾兑,工业酒精比食用级的便宜很多,往往不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大量饮用很容易引起甲醇中毒,轻则瞎眼重则丧命。

7. 啤酒的糖化过程的主要阶段

生产工艺流程:

  充氧冷麦汁→发酵→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贮酒→鲜啤酒

  ↑

  菌种

  锥形罐发酵工艺

  (1)锥形罐发酵的组合形式

  锥形罐发酵生产工艺组合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发酵-贮酒式 此种方式,两个罐要求不一样,耐压也不同,对于现代酿造来说,此方式意义不大。

  ②发酵-后处理式 即一个罐进行发酵,另一个罐为后熟处理。对发酵罐而言,将可发酵性成分一次完成,基本不保留可发酵性成分,发酵产生的CO2全部回收并贮存备用,然后转入后处理罐进行后熟处理。其过程为将发酵结束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去除酵母和冷凝固物,再经薄板换热器冷却到贮酒温度,进行1~2天的低温贮存后开始过滤。

  ③发酵-后调整式 即前一个发酵罐类似一罐法进行发酵、贮酒,完成可发酵性成分的发酵,回收CO2、回收酵母,进行CO2洗涤,经适当的低温贮存后,在后调整罐内对色泽、稳定性、CO2含量等指标进行调整,再经适当稳定后即可开始过滤操作。

  (2)发酵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①发酵周期

  由产品类型、质量要求、酵母性能、接种量、发酵温度、季节等确定,一般12~24天。通常,夏季普通啤酒发酵周期较短,优质啤酒发酵周期较长,淡季发酵周期适当延长。

  ②酵母接种量

  一般根据酵母性能、代数、衰老情况、产品类型等决定。接种量大小由添加酵母后的酵母数确定。发酵开始时:10~20×10个/ml;发酵旺盛时:6~7×10个/ml;排酵母后:6~8×10个/ml;0℃左右贮酒时:1.5~3.5×10个/ml。

  ③发酵最高温度和双乙酰还原温度

  啤酒旺盛发酵时的温度称为发酵最高温度,一般啤酒发酵可分为三种类型:低温发酵、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低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8℃左右;中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10~12℃;高温发酵:旺盛发酵温度15~18℃。国内一般发酵温度为:9~12℃。双乙酰还原温度是指旺盛发酵结束后啤酒后熟阶段(主要是消除双乙酰)时的温度,一般双乙酰还原温度等于或高于发酵温度,这样既能保证啤酒质量又利于缩短发酵周期。发酵温度提高,发酵周期缩短,但代谢副产物量增加将影响啤酒风味且容易染菌;双乙酰还原温度增加,啤酒后熟时间缩短,但容易染菌又不利于酵母沉淀和啤酒澄清。温度低,发酵周期延长。

  ④罐压

  根据产品类型、麦汁浓度、发酵温度和酵母菌种等的不同确定。一般发酵时最高罐压控制在0.07~0.08MPa。一般最高罐压为发酵最高温度值除以100(单位MPa)。采用带压发酵,可以抑制酵母的增殖,减少由于升温所造成的代谢副产物过多的现象,防止产生过量的高级醇、酯类,同时有利于双乙酰的还原,并可以保证酒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啤酒中CO2含量和罐压、温度的关系为:

  CO2(%,m/m)=0.298+0.04p-0.008t

  其中 p --罐压(压力表读数)(MPa)

  t --啤酒品温(℃)

  ⑤满罐时间

  从第一批麦汁进罐到最后一批麦汁进罐所需时间称为满罐时间。满罐时间长,酵母增殖量大,产生代谢副产物α-乙酰乳酸多,双乙酰峰值高,一般在12~24h,最好在20h以内。

  ⑥发酵度

  可分为低发酵度、中发酵度、高发酵度和超高发酵度。对于淡色啤酒发酵度的划分为:低发酵度啤酒,其真正发酵度48%~56%;中发酵度啤酒,其真正发酵度59%~63%;高发酵度啤酒,其真正发酵度65%以上,超高发酵度啤酒(干啤酒)其真正发酵度在75%以上。目前国内比较流行发酵度较高的淡爽性啤酒。

  锥形发酵罐工艺要求

  ①应有效的控制原料质量和糖化效果,每批次麦汁组成应均匀,如果各批麦汁组成相差太大,将会影响到酵母的繁殖与发酵。如10ºP麦汁成分要求为:浓度%(m/m)10±0.2,色度(EBC单位)5.0~8.0,pH5.4±0.2,α-氨基氮(mg/L)140~180。

  ②大罐的容量应与每次糖化的冷麦汁量以及每天的糖化次数相适应,要求在16h内装满一罐,最多不能超过24h,进罐冷麦汁对热凝固物要尽量去除,如能尽量分离冷凝固物则更好。

  ③冷麦汁的温度控制要考虑每次麦汁进罐的时间间隔和满罐的次数,如果间隔时间长次数多,可以考虑逐批提高麦汁的温度,也可以考虑前一、二批不加酵母,之后的几批将全量酵母按一定比例加入,添加比例由小到大,但应注意避免麦汁染菌。也有采用前几批麦汁添加酵母,最后一批麦汁不加酵母的办法。

  ④冷麦汁溶解氧的控制可以根据酵母添加量和酵母繁殖情况而定,一般要求每批冷麦汁应按要求充氧,混合冷麦汁溶解氧不低于8mg/L。

  ⑤控制发酵温度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忽高忽低。温度控制以采用自动控制为好。

  ⑥应尽量进行CO2回收,以便于进行CO2洗涤、补充酒中CO2和以CO2背压等。

  ⑦发酵罐最好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杀菌,当使用碳钢制作发酵罐时,应保持涂料层的均匀与牢固,不能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使用过程中涂料不能脱落。发酵罐要装有高压喷洗装置,喷洗压力应控制在0.39~0.49MPa或更高。

8. 啤酒的糖化过程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啤酒发酵一般发酵5~10日为一个周期。 啤酒在酿造过程中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后熟3个过程。 其中发酵过程是将冷却后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

9. 啤酒的糖化过程主要物质的变化

大麦酿造啤酒时有糖化过程,糖化是指麦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当条件下,将麦芽和辅料中不溶性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即提取麦芽和辅料过程。

糖化用水中加入石膏后,使醪液中的碱性磷酸盐恢复酸性,保证麦汁中存在足够的酸性缓冲物质。

其二石膏可赋于啤酒干爽的口味。

其三可减弱糖化醪液色度的上升减少吸槽时硅酸盐、色素物质和多酚的浸出。

其四麦汁煮沸时促进蛋白质的凝固,使麦汁清亮透明。

其五添加石膏可以补充水中缺少的钙离子。

10. 啤酒的糖化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根据分醪次数,煮出糖化法又可以分为一次,二次,三次煮出法工艺,不过如今都倾向次数少的分醪。

一次煮出糖化法:

50℃,添加麦芽;

升温至64℃,进行长时间的休止;

分醪煮沸15分钟;

合并醪液至72℃,进行糖化;

两次煮出糖化法:

50℃,添加麦芽,休止10分钟;

分醪煮沸15-20分钟;

合并醪液到64℃,短时间休止;

二次分醪煮沸5-10分钟;

合并醪液到75℃,进行糖化;

二次煮出法需要3-3.5小时,有时也会在35-37℃投料。当然溶解好的麦芽可以不需要进行第一次合醪时的蛋白质休止操作。

计算公式

煮出糖化法涉及到分离出约20-33%的醪液将其煮沸,然后把煮沸的醪液重新混合入余下未煮的沸的醪液中,使混合醪液温度达到下一个较高的休止温度。那么到底需要取出多少醪液熬煮就涉及到计算了。

醪液的总体积(Vm)公式为:

Vm = G x ( Rv + 0.8 )

G = 谷物的重量(kg)

Rv = 糖化水和谷物的比例(L/kg)

需要取出熬煮的醪液体积(Vd)的公式为:

Vd = Vm x [ ( T2 – T1 ) / ( Td -T1 ) ]

Vd = 取出的醪液体积

Vm = 糖化醪液总体积

Td = 取出的醪液温度

T2 = 下一步的目标温度

T1 = 当前糟液的温度

注意事项

静置醪液后,醪液会形成分层,未溶解的部分醪液沉于桶底,称为“浓醪”。浓醪是必须煮沸的,因为里面仍含有很多的淀粉小颗粒。而已溶解的醪液则在上方,称为“稀醪”。稀醪中含有丰富的酶,不允许煮沸(酶会失去活性),因此煮出醪液尽可能采用浓醪。

将煮沸后的醪液和糖化锅中的醪液混合时,为了保护酶,必须不停的搅拌。而且必须注意,一定要将煮沸的醪液并入糖化锅的中的醪液,这也是为了避免温度瞬间过高,让酶失活。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入醪液的方式,为了避免氧化的问题,尽可能从底部泵到锅中。

适合煮出法的啤酒风格

慕尼黑深色啤酒,深色三月啤酒和博克啤酒

色度(EBC)在15到20间的慕尼黑麦芽和皮尔森麦芽相比较,据研究丧失了高达3/4的酶活性。在期望更高的发酵度和更高的糖化收得率时,可对部分醪液进行煮沸处理,有利于强化糖化过程。在生产深色基础麦芽时,与浅色的基础麦芽不同,麦芽厂经常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麦品种,在保持良好泡沫稳定性的同时,可强化蛋白质休止操作,保证低分子蛋白质的的存在,可以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而这在单一浸出糖化法中是不常见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