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闲庭醉白酒
信步闲庭是说随意地在很大的院子里(引申为宽阔的地方)漫步,闲庭信步是说在宽阔的地方漫步。这二者没有多大的区别。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游泳》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在格律诗诗里,有是为了平仄的需要,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如“信步闲庭”。
2. 闲庭醉白酒多少钱
500ml50度的蜀中醉要358元,便宜的也有56元的,我只能给你个参考
3. 一曲闲庭酌花酒
出处
中华诗词-现当代-毛泽东
【水调歌头】
游泳(1956.06)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具体解析
闲庭:很空旷的院子。
信步:散步。
闲庭信步: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闲庭信步为信步闲庭的倒装。
也有对时局的掌控能力胸有成竹,无任何压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信状态。
4. 闲庭醉风雅
关于闲庭别院的诗词:
1.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春天回来了,风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发了新芽,述说着又一个春天来了。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不想说话,眼见着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没了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尊罍zūn léi:酒器),池水冰面开始溶解。夜深之时,华美的殿堂也变得幽深。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2.元代贯云石的《殿前欢·隔帘听》: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隔着帘栊,一次又一次听到风儿送来卖花女的叫卖声。昨夜一场小雨把台阶冲洗得干干净净。安闲幽静的庭院,微感寒冷。穿过花间小径,倚遍所有的阑干来赏春景,见盛开的杏花舞动着稀疏的枝条,和在细雨中沐浴过的翠柳交相辉映。
5. 闲庭饮酒当三月
柳条窣窣闲庭院。
锦波绣浪春风转。红日上阑干。晚来花更寒。
绿檀金隐起。
翠被香烟里。
幽恨有谁知。空梁落燕泥。
6. 闲庭文化 下酒
北京闲庭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很好很不错。
北京闲庭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团队,创造了飞速成长的小酒馆品牌“下酒”。
2019年,下酒第一间实验门店诞生,公司希望做一家“年轻人身边的小酒馆”,希望下酒的存在能让顾客-都市里的年轻人-在陌生的人潮里多约约朋友,在孤单的打拼中添几分热闹,在工作的压力下找一丝轻松,在严肃的挑战前保留些调皮。从开业第一天起,下酒一直在兑现着这些价值。
下酒不仅仅是个有趣、有意义的生意,也是个赚钱的好生意。身处连锁店行业,她已经具备了成为顶尖企业的一切先决条件:漂亮的单店模型、扎实的供应链、标准化的运营、标准化的拓展。下酒正在飞速发展,喜欢这家小酒馆的顾客越来越多。
7. 闲饮酒醉吟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译文及注释
译文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注释梦得: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沽酒:买酒。后期:后会之期。犹:还,尚且。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穷:寻根究源。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家酝:家中自己酿的酒。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8. 闲庭醉白酒二十年陈酿多少钱一瓶
茅台福满四季酒20年单支;市场零售价:298元/瓶;净含量:500ml;香型:浓香型;酒精度:52%vol;原料:高粱、小麦、水;执行标准:GB/T10781.1(优级);商品特色:清澈透明、醇厚甘美、香味协调、回味悠长;储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产地:中国贵州;生产企业: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
9. 闲庭醉白酒50℃
一个意思。信步更从容一些,漫步更悠闲。
10. 空庭梦半生酣酒饮微醉
稍有醉意。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四》
宋代 汪元量
篷窗倚坐酒微酣,淮水无波似蔚蓝。
双橹咿哑摇不住,望中犹自是江南。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