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对苏格拉底之死,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评价。 对于苏格拉底拒绝放弃原则,选择死亡,都给与肯定,为君子之举。 对陪审团及雅典城邦的审批予以诟病。
评价的立足点,应该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并以那个时候的价值观和法律为基本点,而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观点去评价和讨论,而这样的做法,应该具有普适性。
苏格拉底的精神世界,是真理的世界,苏格拉底的物质世界,是世俗的世界,苏格拉底宁愿选择真理而死,也不选择世俗而活。
苏格拉底的行为与抉择,不值得提倡,相比之下,生命是可贵的,也是需要尊重的,只要生命在。
2. 苏格拉底百科
苏格拉底认为,“与其自己去治人,不如训练能够治人的人更为有用”。
在教授过程中,他既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学,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
3. “苏格拉底”
其实这是个谬误,其实并不是“苏格拉底的陷阱”,真实的故事是关于同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的,故事的事情是发生在秋日的夜晚,泰勒在草地上观察星星。
他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起,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者离开了,并将他的话当作了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丰富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他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了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而现在有些人说起“苏格拉底的陷阱”其实就是把泰勒的故事张冠李戴了而已!4. 苏格拉底为什么叫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最神秘的哲学家。两千多年过去了,围绕其生平学说仍有许多疑团悬而未解。谁要置苏格拉底于死地?
谁对苏格拉底的记述最真?
谁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最深?本书在博采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现了苏格拉底的生平行迹,考察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和各家笔下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复杂关系,剖析了苏格拉底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5.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产婆术
未经审视的一生,是不值得一过的。——苏格拉底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苏格拉底
想左右天下的人,需左右自己。——苏格拉底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而已失去,而是现在就能把握幸福。——苏格拉底
逆境是磨练一个人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6.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7.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名言
论勇敢(勇气),苏格拉底认为“勇气不只是战争中的勇气,也包括面对海上危险、疾病中、贫穷中、城邦事物中的勇气……不只是抗拒痛苦与恐惧的勇气,还有与欲望与快乐作斗争的勇气。”
勇敢是保持住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即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害怕——的信念。勇敢的人无论处于苦恼还是快乐中,或处于欲望还是害怕中,都永远保持着这种信念而不抛弃它。
勇敢的人是因一个高尚的目的之故而承受着勇敢所要求承受的那些事物。他肯定勇敢只意味着承受人所以能够承受的事物,因为,存在着超出人的承受能力的事物。对于这些事物,勇敢的人自然地也抱有恐惧,但他是以正确的、恰当的方式,并且为着高尚之故,抱着对这些事物的恐惧。所以,勇敢是在于承受的方式与目的,而不只是在于承受的可怕事物的巨大。
8.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生平及思想对我的启示
一、教育目的论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
二、德育论
苏格拉底对智者派的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真理的普遍性和道德标准的绝对性的主张。他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通用于每个人。
三、智育论苏格拉底在哲学坚持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观点